[实用新型]脉冲式调和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6615.1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0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02 | 分类号: | B01F13/02;B01F15/00;C10M17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秀福 |
地址: | 25003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调和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脉冲式调和罐。
润滑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制成不同用途的润滑油,因此润滑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将生产的润滑油进行存放调和,然后才可灌装,在存放和调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搅拌,早期的润滑油生产中,各组分的混合主要以机械搅拌为主,润滑油调和罐中的搅拌装置均为化工生产中常用的电动搅拌浆叶,在配套电机作用下,借助调和罐内搅拌浆叶的搅拌动作,各组分在调和罐内循环、对流,进而均匀分散,完成润滑油的调和。这样的电动搅拌浆叶需要长时间的开启,电能损耗大,同时搅拌效率较低。为克服上述缺点,有人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7月4日公开的由齐建军设计的、专利号为201120313273.3、名称为油品脉冲式调和罐的实用新型专利,它包括罐体、空压机、缓冲罐、干燥箱、脉冲式控制阀和脉冲管道,空压机、缓冲罐、干燥箱和脉冲式控制阀依次通过管道连接,脉冲式控制阀另一端连接脉冲管道,脉冲管道设置在罐体内,深入罐体底部。使用时,空气通过空压机进入管道,然后到达缓冲罐,缓冲后进入干燥箱,除掉空气中的水分后,经过管道通过脉冲控制阀,然后进入脉冲管道,进入罐体内,通过脉冲控制阀空气变为一股一股的气流,然后被输送至罐体底部,从底部一股一股的往上涌,这样就起到了搅拌的效果,即节约了电能,同时又提高了搅拌效率。但这种结构的搅拌装置只有一根脉冲管道深入罐体底部,对于体积较小的调和罐使用效果尚可,而对于体积较大的调和罐则会出现搅拌不均匀等问题,效果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均匀、使用效果好的脉冲式调和罐。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脉冲式调和罐,包括罐体、空压机、缓冲罐、干燥箱、脉冲式控制阀和脉冲管道,空压机、缓冲罐、干燥箱和脉冲式控制阀依次通过管道相连接,脉冲式控制阀的另一端连接有脉冲管道,脉冲管道深入罐体内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管道的末端连接有至少两个喷射盘,喷射盘与脉冲管道相连通,喷射盘的上侧面上设有出气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结构,所述的喷射盘为5个,其中1个喷射盘位于罐体底部的中心,其余4个喷射盘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罐体的底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的喷射盘为7个,其中1个喷射盘位于罐体底部的中心,其余6个喷射盘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罐体的底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的喷射盘为7个,其中1个喷射盘位于罐体底部的中心,其余6个喷射盘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罐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脉冲管道的末端连接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于罐体底部的喷射盘,喷射盘与脉冲管道相连通,喷射盘的上侧面上设有出气孔,使得进入罐体底部的脉冲空气分布均匀,搅拌调合效果更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脉冲式调和罐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脉冲式调和罐的喷射盘的安装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脉冲式调和罐的喷射盘的安装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脉冲式调和罐的喷射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压机,2‑缓冲罐,3‑干燥箱,4‑脉冲式控制阀,5‑脉冲管道,6‑罐体,7‑喷射盘,8‑出气孔。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10吨(或10立方米)脉冲式调和罐,包括罐体6、空压机1、缓冲罐2、干燥箱3、脉冲式控制阀4和脉冲管道5,空压机1、缓冲罐2、干燥箱3和脉冲式控制阀4依次通过管道相连接,脉冲式控制阀4的另一端连接有脉冲管道5,脉冲管道5深入罐体内的底部,脉冲管道5的一个支路的末端与位于罐体底部中心的喷射盘7相连接,脉冲管道5的另一支路的末端与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罐体的底部的6个喷射盘7相连接。各喷射盘7与脉冲管道5相连通,喷射盘7的上侧面上设有出气孔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科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6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