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28023.5 申请日: 2013-10-31
公开(公告)号: CN103536669A 公开(公告)日: 2014-01-29
发明(设计)人: 钱家美 申请(专利权)人: 钱家美
主分类号: A61K36/718 分类号: A61K36/718;A61P27/16;A61P31/04;A61K33/06;A61K33/2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33000 安***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小儿 急性 化脓 中耳炎 中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穿孔为特点。若治疗及时、适当,分泌物引流通畅,炎症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听力大多能恢复正常。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者,可遗留鼓膜穿孔、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在成人和小儿基本相同。但在婴幼儿有其特殊性,应高度重视。全身症状重。患儿表现为急性病容、倦怠、发热、体温可达40C以上、脉速,可发生惊厥。少数患儿常伴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误认为消化道疾病,去肠道门诊看病,这就延误治疗。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不会诉说耳痛、耳鸣等症状,常表现为搔耳、摇头、哭闹不安等。易出现脑膜刺激症状。2岁以内的小儿因颅骨发育尚不成熟,岩鳞缝尚未闭合,且中耳内的粘膜与脑膜之间具有血管和淋巴直接相通,感染时可直接影响脑膜,出现脑膜刺激症状,被误诊为脑膜炎,但此时脑脊液无典型化脓性改变;称假性脑膜炎。当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脑膜炎症状时,要考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颅内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的儿童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会诉说耳道内的深部有跳动样的疼痛,或针刺样的疼痛,吞咽食物或咳嗽时耳痛加剧,严重者彻夜不眠、烦躁不安等。发病初期耳内可有闷胀感,听力逐渐减退,有耳痛、耳鸣等症状,待流脓后以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因此,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个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要求该中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好、药物来源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黄莲20-40g、败酱草l0-20g、桔梗l0-20g、红粉l0-20g、赤芍l0-20g、扛板归10-20g、枯矾l0-20g、甘油l00-150ml。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所述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黄莲30g、败酱草15g、桔梗15g、红粉15g、赤芍15g、扛板归15g、枯矾15g、甘油120ml。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黄莲、败酱草、桔梗、红粉、赤芍、扛板归置于l000ml蒸馏水中浸泡30min,用文火煎至约l00ml,滤过另放,再加入500ml蒸馏水,用文火煎至80ml,滤过,合并两次滤过液,再用文火煎至约l00ml,加入枯矾,用滤纸缓缓滤过,最后加入甘油即得。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黄莲: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湿热胸痞,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等。

败酱草: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肠痈腹痛、痈肿疮毒。

桔梗:苦、辛、平。归肺、胃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胞满胁痛,痢疾腹痛等。

红粉:辛、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拔毒除脓、祛腐生肌,燥湿杀虫的功能。用于痈疔疮,一切恶疮,腐肉不去,窦道瘘管,脓水淋漓,久不收口,疥癣。

赤芍:苦,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用于肝火旺盛之目赤肿痛,头晕目眩,胸胁疼痛,温热病热入血分之身热舌绛,斑疹出血,以及血瘀经闭;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尿血。

扛板归:酸、苦、平。归肺、小肠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血。疔疮痈肿,丹毒,瘫腮,乳腺炎,聍耳,喉蛾,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百日咳,疟疾,风火赤眼,跌打肿痛,吐血,便血,蛇虫咬伤。

枯矾:酸、涩、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用于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等。

中医认为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属脓耳范畴,肝胆火盛、邪热外侵、脾虚湿困等均可上犯耳窍,化生脓汁,形成“脓耳”。大多数是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变形杆菌等混合感染引起。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感受邪毒疫气,上困于耳,蒸灼耳膜,血肉腐败而致,且多挟。本发明中黄莲、败酱草、桔梗、红粉、赤芍、扛板归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消痈散结;枯矾有燥湿止痒,清热消痰之功,甘油具有渗透引湿作用,以帮助药液渗透。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止痛、收敛燥湿之功。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家美,未经钱家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8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