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单轴全红外验钞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66682.3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3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秋菊 |
主分类号: | G07D7/12 | 分类号: | G07D7/1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单轴全 红外 验钞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机具,特别是一种大大提高验假效果的新型单轴全红外验钞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验钞机都是双轴磁性加荧光,进行验钞,其基本结构是包括机壳、机架、内置铁机架、磁性装置、荧光装置、进钞装置、动力装置和电器控制装置,压钞轮是两个。由于纸币磁性和荧光就两个检测点,不能将纸币上的红外信息提取出来,从而使红外验钞效果不佳,也就不能完整的检验出来。市场上有双轴验钞机,但结构复杂,生产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单轴全红外验钞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单轴全红外验钞机,包括机架1、进钞装置7、红外传感装置3、测长装置9、动力装置2和电器控制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钞装置7是一条装有平轮10和防斜轮12的轴,进钞装置7活动安装在机架1上,与动力装置2是用皮带3传动连接;一个压钞轮4安装在机架1上与平轮10相传动连接;所述的红外传感装置8是数对红外管组成的几个红外检测区,红外管在机架1上部与底部成直线排列安装;所述的启动装置5在机架1上下部成直线安装排列;所述的限位装置13在机架1上下部成直线安装排列。
所述的进钞装置7用轴套活动安装在机架1。
所述的红外传感装置8是3-8对红外管,组成2-5个红外检测区。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有进钞装置,有全覆盖红外传感装置,大大提高验假效果,也使生产成本降低很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1中:1-机架、2-动力装置、3-动力皮带、4-压转轮、5-启动装置、6-电器控制装置、7-进钞装置、8-红外传感装置、9-测长装置、10-平轮、11-码盘。
图2中:5-启动装置、12-防斜轮、8-红外传感装置、10-平轮、13-限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参照图1、图2,本发明的创新点是所述的进钞装置是一条装有平轮和防斜轮的轴,进钞装置活动安装在机架1上,与动力装置2是用皮带3传动连接;一个压钞轮4安装在机架1上与平轮10相传动连接;红外传感装置8是数对红外管组成的几个红外检测区,红外管在机架1上部与底部成直线排列安装;启动装置5在机架1上下部成直线安装排列;限位装置13在机架1上下部成直线安装排列;进钞装置7用轴套活动安装在机架1;红外传感装置8是3-8对红外管,组成2-5个红外检测区。
红外传感装置在机架的底部与上部成直线安装连接;测长装置是一个检测旋转圈数的光耦,测长装置与电器控制装置、进钞装置连接;动力装置是一个微型电机,动力装置与电器控制装置电连接;电器控制装置是单片机、线路板、电子器件组成的主控板,电器控制装置与红外传感装置、测长装置、动力装置连接。
具体实施如下:整体如一个正方体,如图1所示,图2中的平轮4、防斜轮2套在图1进钞装置7上相连接,进钞装置7用轴套固定在机架1上成活动相连接,码盘11与进钞装置7相连接,测长装置9安装机架1上与码盘11相连接,动力装置2安装在机架1上用动力皮带4与进钞装置7成活动相连接,压转轮4安装在机架1上与图2中平轮4成活动相连接,图1中的启动装置5安装在图1中的机架1的上部与下部成直线连接,红外传感装置8安装在机架1的上部与下部成直线连接,图2中的限位装置5安装在图1中的机架1的上部与下部成直线连接,电器控制装置6安装在机架1上,图2中启动装置1、红外传感装置8、测长装置9、图2中限位装置5的引线与电器控制装置6相连接。结合以上各部件的互相连接,当纸币进入进钞装置经过红外传感装置,使纸币上的红外特征全部采集,就可以验纸币,实现了本发明单轴全红外验钞机,也大大提高假币检验率。
以上图1、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以优选方式的实施例,显示出本发明的实质性行点和显著进步,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在本发明的技术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但均在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秋菊;,未经李秋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