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组大熊猫IL-6免疫佐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2610.1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9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生;朱玲;张和民;王承东;易悦;刘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70 | 分类号: | C12N15/70;A61K39/175;A61K39/39;A61P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3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组 大熊猫 il 免疫佐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重组大熊猫IL-6(gpIL-6)免疫佐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熊猫被誉为中国的“国宝”,是世界级珍稀野生动物,然而它却濒临灭绝,除了人为原因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以外,疾病死亡成为当前大熊猫种群濒危的关键原因之一。在大熊猫所患的40多种疾病中,犬瘟热IL-6是威胁大熊猫种群数量和生命安全的首要烈性传染病。疫苗免疫目前是预防控制CDV的主要措施,但当前使用的疫苗并不十分理想,存在免疫效率低与安全性差两大难题。因此,在安全剂量疫苗接种下提高大熊猫机体的免疫力,成为当今疫苗开发研究的焦点。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效应细胞和其他相关细胞产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免疫应答的产生和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IL-6(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Weissenbach J等人发现成纤维细胞经Poly I-C刺激后能产生一种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当时称其为干扰素β2(Inteferonβ2,IFNβ2)。后经实验证实,干扰素β2与随后克隆得到的一系列生长因子,如B细胞分化因子(BCDF-2),细胞毒T细胞分化因子(CDF),肝细胞刺激因子(HSF)等,均是分子量为21~30kD的同种蛋白,因此为了避免名称使用的混乱,统一称之IL-6。IL-6是迄今发现的功能最为广泛的细胞因子之一。
IL-6的来源十分广泛,机体的许多淋巴和非淋巴细胞均可表达IL-6,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其中以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为主。其中血液IL-6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单核细胞,局部组织IL-6由成纤维细胞与局部巨噬细胞产生,T细胞、B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等都能在不同条件下产生IL-6。另外,细胞因子(IL-1、IL-2)、促分裂原(LPS、PHA)、微生 物(某些细菌、病毒)和防线菌酮均能刺激或增加IL-6产生。
人和小鼠的IL-6基因分别定位于染色体7p15-21和517.0cM,都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人IL-6前体为212个氨基酸残基,包括一段含28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在分泌到胞外时信号肽被切割。成熟的IL-6含184个氨基酸残基,其1-28位氨基酸残基区无重要功能,主要跟蛋白的正确折叠有关;97-104位氨基酸残基区主要作用是维持蛋白结构完整;29-34位氨基酸残基区与180-184位氨基酸残基区紧密靠近,构成hIL-6的活性位点,在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功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转录后修饰包括N糖基化、O糖基化和磷酸化,位于45aa,51aa,74aa,84aa的4个半胱氨酸形成两对二硫键,这对维持hIL-6的构象至关重要,N端28个氨基酸残基虽不直接与IL-6生物学活性有关,但对整个IL-6分子的组成起稳定作用。同时,研究表明,IL-6翻译后能被糖基化修饰或丝氨酸磷酸化,在原核表达中磷酸化与否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对hlL-6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发现IL-6由4个反向平行排列的α螺旋,2个长的和1个短的襻结构组成。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研究表明,IL-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并且在氨基酸序列上有高度的同源性。IL-6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由于在不同组织与个体间蛋白糖基化,磷酸化差异很大在19-28KDa之间。
IL-6受体(IL-6R)分布细胞表面,并且分布数量有一些差别,从几百到上万个不等。IL-6受体在整个IL-6信号传导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IL-6只有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催发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产生生物学效应。
IL-6R为异源二聚体,由80KD的α链和130KD的β链(gp130)组成,α链cDNA全长约5.0kb,cDNA编码的蛋白为468个氨基酸,其中含有19个氨基酸残基的疏水信号肽,成熟的IL-6Rα链由以下三部分组成:339个氨基酸组成的胞外区,28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区和胞浆内82个氨基酸组成的功能区,胞膜外区含一个Ig样区(C2,约100个氨基酸)、2个III型纤维结合蛋白结构(各含100个氨基酸)及1个细胞因子受体的同源区所组成,后者含4个保守的Cys和一个WSXWS结构。gp130只有在糖基化后才能由胞浆内移到细胞表面,成为成熟的gp130,从而发挥生物学功能。成熟的gp130由三部分组成:5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膜外区、22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跨膜区和277个氨基酸残基 组成的胞浆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2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