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接穗成活率的嫁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2382.8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5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先强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接穗 成活率 嫁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提高植物嫁接成功率的嫁接方法,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嫁接就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外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在嫁接技术中,需要嫁接的植物枝或芽称为接穗,被接上去的营养植物供体称为砧木。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通过嫁接,可以把一些珍贵的植物枝体分嫁接到一些普通的植物体上,从而实现快速扩大数量繁殖珍贵品种;通过嫁接,可以大量繁殖一些不产种子的植物;通过嫁接,可以把让一些抗菌力低、抗旱能力弱或抗洪能力弱的植物体能寄生在另一些抗菌力高、抗旱能力强或抗洪能力强的砧木植物体上,既提高了接穗的抗御能力,又能保留接穗的优良性质。
一般的嫁接方法,都是把接穗的枝干切口与砧木枝干切口相吻合,然后进行绑紧。由于嫁接动作简单,有的厂家还生产了专门的嫁接机器,由人操作机器更快速地进行嫁接,一个小时可以完成几百株的嫁接工作,但接穗的成活率不到一半。其实嫁接技术是对植物的一种枝节移接手术,是一种细致、讲究的工作,任何一个错误或不小心的动作都可以导致嫁接的失败;任何一个不符合科学的嫁接程序也要导致嫁接的失败。嫁接也不是只由技术熟练、嫁接机先进就能成功的,嫁接前必须进行砧木与接穗的植物亲和力论证和选择、季节的选择、环境的论证等。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植物的嫁接成功率,本人发明了一种提高接穗成活率的嫁接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快速,接穗成活率高,值得推广普及。
一种提高接穗成活率的嫁接方法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一,选择与接穗株亲和力较强的植物作为砧木植株;二,选择生长力强的砧木和接穗;三,选择春季或夏季进行嫁接;四,对砧木和接穗以及各种工具要进行灭菌;五,利用200—300PPM的奈乙酸植物激素促进伤口的愈合,六,嫁接后砧木植株的要有充分的水分和适当的肥料;七,对嫁接后的接穗定时喷施灭菌液和叶面肥两渡过伤口愈合期。
下面对一种提高接穗成活率的嫁接方法进行分步骤说明。
一,选择与接穗亲和力较强的植物作为砧木植株。决定嫁接成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接穗与砧木的亲和力。亲和力是接穗和砧木在植物科种类上、生理遗传上、内部组织结构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相互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反之,成活率低。植物科种类相同,亲缘关系越近,则亲和力强,例如:柑橘树和橙子树,苹果树和沙果树,冬瓜苗和南瓜苗等这些都是亲和力强的相同的植物科种类。
二,选择生长力强的砧木和接穗。决定嫁接的成功率的原因之一也在于砧木和接穗自身的生长力。一些叶片枯黄、根须腐烂的砧木植株,自身生长成活都难以坚持,嫁接后难以正常的营养和水分供应接穗,还把自身的病菌传染给接穗,使接穗难以成活。同样,带有病菌、虚弱的接穗,嫁接后营养、水分供应突然减少,更难以抵挡病菌的侵犯而枯死。选择没有枯黄叶生长力强的砧木和接穗,能有很强的抗菌力和伤口细胞增生愈合能力,成功率是很高的。
三,选择春季或夏季进行嫁接。春季是植物生长萌芽的季节,春季嫁接有利于接穗的生长萌发新叶,但春季气温变化过大,应选择在春季后期或中期气温较高和气温较稳定的时段。夏季也是植物生长茂盛的时期,这时的气温较高,植物生长力强 ,这时也适合嫁接的进行。但夏季太阳过于猛烈,嫁接后应用遮阳布进行遮盖,以免接穗水分蒸发过快。
四,对砧木和接穗和各种嫁接工具要进行灭菌。嫁接前要对砧木茎干的切口周围进行清除干净表皮和灭菌工作,然后才能进行切口。对接穗的茎干也要清洗干净和灭菌完成才进行切口。所有进行嫁接的工具都要事前进行高温灭菌或酒精灭菌,人也要戴上灭菌胶手套操作。如果使用其它灭菌剂灭菌工具,一定要用干净的凉开水清洗干净工具才能进行嫁接,因为其灭菌剂的残留可能灼伤接穗和砧木。
五,接穗嫁接前要用植物激素进行处理。如嫁接前用200—300PPM奈乙酸植物激素浸泡接穗6至8个小时,能促进接穗形成层的活动,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接穗的成活率。
六,嫁接后砧木植株要有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肥料。充足的水分和肥料能使砧木能供给接穗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但过多的肥料反而抑制砧木和接穗的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先强,未经李先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23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