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滑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2250.5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9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高满洪;唐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满洪;唐新生 |
主分类号: | B60C11/16 | 分类号: | B60C11/16;B60C5/0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2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滑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领域,特别是一种机动车用的防滑轮胎。
背景技术
机动车在草地、雪地或结冰的冻路上行驶出现打滑时,应急用的防滑方法通常是将铁链缠绕在轮胎上,与车轮毂捆紧,这种在原有轮胎上附加防滑组件的结构,由于受到车轮毂的钢圈与轴心连接件的区隔、缠绕相邻铁链间距过大、防滑效果很不理想、使用单一、只能用重型车,不使用时占用存储空间。公开号为CN202413298U公开的专利“一种新型防滑轮胎设备”,其结构由轮胎,橡胶柱体、凹槽、防滑圈和防滑铆钉组成,橡胶柱体和防滑铆钉均匀设置在轮胎上,凹槽设置在橡胶柱体内,防滑圈设置在凹槽内;公开号为CN101541563公开的专利“由轮胎和具有卡扣部的防滑钉构成的组件”其结构为:包括设有多个防滑钉孔的轮胎,每个防滑钉孔分别包括向着胎面的外侧敞开的圆柱形部分、且被设计成与防滑钉配合;多个防滑钉,每个防滑钉分别包括设置在一个轴向端部处的插入部、设置在另一个轴向端部处的头部、和设置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头部之间的中心本体,组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钉中的每个防滑钉孔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周边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圆柱形部分中、且处于离胎面的表面的距离D处;所述防滑钉中的每个防滑钉的所述中心本体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周边凹槽,所述凹槽处于离防滑钉的中心本体的顶部的距离C处;距离D处于0.6*C-1.2*C之间。这两种结构都是在胎面上设置了防滑钉,这种结构虽然在草地、雪地上能起到防滑作用,但在普通路面上行驶时,防滑钉与路面的接触,会造成防滑钉的磨损,使用寿命较短,同时,也容易损坏路面,时速也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滑轮胎,该防滑轮胎具有防滑效果好、防滑钉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不会损坏路面的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滑轮胎,包括外胎,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外胎的胎冠层设有多个等压伸缩道,胎冠层的内侧设有贴合层,贴合层与等压伸缩道的对应处设有防滑体,防滑体的端头可穿过等压伸缩道凸出胎冠层表面,贴合层的内侧设有内气囊垫层,内气囊垫层对应防滑体处设有垫层波纹折环。
所述的贴合层设有贴合层波纹折环,防滑体设置在贴合层波纹折环的中部。
所述内气囊垫层的垫层侧面与外胎的胎侧融为一体。
内气囊垫可通过气嘴加压或减压迫使防滑体通过等压伸缩道向外凸出胎冠面或向内收回,内气囊垫的作用是使内气囊垫内腔的气压增减,助推防滑体凸出胎冠表面,减压收回,不突出胎冠表面。使用时,给内气囊垫层内腔加压,迫使防滑体向外凸出胎冠面,达到防滑的效果,普通路面不需要防滑时,给内气囊垫层内腔减压,防滑体缩回胎冠层中,不凸出胎冠表面,避免了防滑体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了对路面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1.胎冠层 2.等压伸缩道 3.贴合层 4.防滑体 5.内气囊垫层 6.垫层波纹折环 7.胎侧 8.垫层侧面 9.贴合层波纹折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一种防滑轮胎,包括外胎,所述外胎的胎冠层1设有多个等压伸缩道2,胎冠层1的内侧设有贴合层3,贴合层3与等压伸缩道2的对应处设有防滑体4,防滑体4的端头可穿过等压伸缩道2凸出胎冠层1表面,贴合层3的内侧设有内气囊垫层5,内气囊垫层5对应防滑体4处设有垫层波纹折环6。
所述的贴合层3设有贴合层波纹折环9,防滑体4设置在贴合层波纹折环9的中部。
所述内气囊垫层5的垫层侧面8与外胎的胎侧7融为一体。
贴合层3为橡胶材质,防滑体4设置在贴合层波纹折环9的中部,波纹折环起到限位作用。
多个等压伸缩道2为直线排列或交错排列,附图为直线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满洪;唐新生,未经高满洪;唐新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2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