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自回温式预热型供暖新风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1544.6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仲华;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惠林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4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自 回温式 预热 供暖 新风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暖新风机组,具体涉及一种热管自回温式预热型供暖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冬季,室外温度显然比室内温度低,尤其在寒冷的北方,其室外的温度通常在零下20度左右,甚至更低至零下40度左右,则室外的冷空气是不能直接送入房间内,因此,给建筑物供新风带来很大的不便,然而,为了解决上述的难题,使用热水盘管或蒸汽盘管对新风进行加热,然后再送至房间内。但是在加热过程中,当室外温度过低(如零下40度)时,冷空气与热水盘管或蒸汽盘管内的温度差过大,致使热水盘管或蒸汽盘管损坏(热胀冷缩不均匀),则为了解决热水盘管或蒸汽盘管损坏问题,人们采用预加热的方式(电加热),现将冷空气预加热接近0度,然后在送至热水盘管或蒸汽盘管内,继续加热,然后通入房间内,实现房间内新风的供应。
在上述的供暖风的过程中,采用电加热设备,先将室外的气体加热接近零度,例如将零下20度的新风升温至0度左右,需要67.5KW的耗电量,若将低于零下20度的新风升温至0度左右,则需要更大的耗电量,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致使居民生活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管自回温式预热型供暖新风机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管自回温式预热型供暖新风机组,其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加热盘管,特别是,箱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以及第四腔体,供暖新风机组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热管换热器,该热管换热器包括冷凝段、蒸发段,其中冷凝段位于第二腔体内,蒸发段位于第三腔体内,且冷凝段将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蒸发段将第三腔体与第四腔体连通,加热盘管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并将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连通,进风口与第一腔体连通,出风口与第四腔体连通。
优选地,在出风口设有将第四腔体内的暖风抽送至室内的送风机。
优选地,加热盘管内通入的介质为热水或蒸汽。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根据箱体具有的四个腔体,并由热管换热器两端部分别将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与第四腔体连通,再由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的盘管,将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连通,使得第三腔体内气体温度较高,使得热管换热器的蒸发段蒸发吸收过热气体的部分热能,并传递至冷凝段,再由冷凝段的散热,使得第二腔体内气体的温度升高,从而降低进风温度与加热盘管内介质的温度差,降低加热盘管的破损概率,延长加热盘管的使用寿命,同时省去现有技术的预加热设备,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热管自回温式预热型供暖新风机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热管自回温式预热型供暖新风机组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箱体;10、进风口;11、出风口;A、第一腔体;B、第二腔体;B1、左腔体;B2、右腔体;C、第三腔体;D、第四腔体;2、加热盘管;3、热管换热器;30、冷凝段;31、蒸发段;4、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热管自回温式预热型供暖新风机组(吊顶式机组),其包括具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的箱体1、设置在箱体1内的加热盘管2、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热管换热器3,其中箱体1具有第一腔体A、第二腔体B、第三腔体C、以及第四腔体D,加热盘管2位于第二腔体B内,并将第二腔体B和第三腔体C连通,热管换热器3包括冷凝段30、蒸发段31,其冷凝段30位于第二腔体B内,并将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连通,蒸发段31位于第三腔体C内,并将第三腔体C和第四腔体D连通,同时,进风口10与第一腔体A连通,出风口11与第四腔体D连通。
与此同时,在上述的出风口11设有将第四腔体D内的暖风抽送至室内的送风机4。加热盘管2内通入的介质为热水或蒸汽(本例中采用蒸汽),加热盘管2位于第二腔体B与第三腔体C的交界处,便于气体加热后的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惠林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惠林节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15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锌锡硫太阳能电池吸收层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黑色太阳能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