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工黄茶加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60023.9 申请日: 2013-08-16
公开(公告)号: CN103444916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8
发明(设计)人: 文亮;衡永志;任鸿 申请(专利权)人: 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37200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手工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茶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手工黄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中国最常见的饮品,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

中国黄茶起源于明朝,黄茶是从绿茶加工演变而来,属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即绿茶、红茶、黄茶、青茶、黑茶、白茶。霍山黄茶茶叶生产有2000多年生产历史,其中霍山黄芽在唐朝初期,当时以芽叶嫩黄制作的茶叶就已出名,在“茶经”“国史补”里被列为贡茶,明清被列为御用贡茶,霍山黄芽以形似雀舌,清香可口,回味甘甜著称,享誉海内外。霍山黄大茶起源于明朝,创制于隆庆年间,距今已有500年,许次纾的《茶疏》云:“天下名山必产灵草,……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大蜀山也。……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段记载与现时的黄大茶制法大致相同,焦味和闷黄,正是霍山黄大茶的特征。霍山黄芽根据黄大茶制法,增加了闷黄工艺,形成了霍山黄芽的独特品质。

黄茶作为一个茶类,黄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它能在闷黄过程中,在湿热条件下较长时间的非酶促氧化所引起,糖类和氨基酸含量起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淀粉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可溶性糖,但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是茶汤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黄茶通过热化,挥发性醛类含量增加,构成黄茶香气的重要组分。在热作用下,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使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也都是黄茶香气形成的原因。由此可见,真正的黄茶在色香味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黄茶在加工过程中,使多酚类物质进行转化成可溶性物质,同时发生异构化,使黄茶茶汤滋味浓醇。同时还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类,糖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在闷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消化酶,对脾胃有健胃消寒工效,很多人因为饮酒过度,肠胃敏感易受刺激,不能喝绿茶,乌龙茶又觉的泡饮麻烦,黄茶这种折中之茶恰好满足需求,另外黄茶因为对肠胃刺激小,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绿茶的抗氧化成分,所以可以大量饮用,最大化的发挥茶叶的减肥养生功效。所以说黄茶的复兴是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现有的制茶工艺与方法,采用的步骤较多,处理方法也多样,而大多数的制茶工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茶叶内的化学成分和造成有益的化学元素的流失,降低了茶叶的功效,且在制茶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对茶叶进行清洗清洁,茶叶生长在野外,会经过灰尘和雨水甚至是动物昆虫的粪便污染,将采摘回来的茶叶不经过清洁及制茶及不卫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的、卫生的茶叶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工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鲜叶采摘——鲜叶清洗——晒青——初炒——做形——摊凉——初烘——一次闷黄——复烘——二次闷黄——拣剔——复火提香,

(1)鲜叶采摘:在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做到四不采:即露水叶不采,病虫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无芽不采,要求芽叶大小一致,长度在2.5-3.5cm,采用提采法,杜绝切采法,防止芽蹄红变;

(2)鲜叶清洗:鲜叶采收回来后,应立即用水进行浸泡,时间在5~10分钟,浸泡清洗后的鲜叶立即用脱水机进行脱水,将浸泡产生的水从鲜叶上快速脱去,将脱水后的茶叶立即薄摊在团簸内,晾干;

(3)晒青:将清洗后晾干的鲜叶置于阳光下晒青,晒至茶叶变软,发出青香即可付制;

(4)初炒:将锅温至120-130℃,一次投叶量在20-30克,将经过晒青后的鲜叶在锅内进行挑、拨、抖炒制,使得充分散失水分,当鲜叶的叶色由绿变为暗绿,即可出锅;

(5)做形:将锅升温至95-105℃,将经过杀青的鲜叶投入锅内,茶叶在锅内进行拨、抖、捺炒制,主要目的是做形,使芽叶绉缩形似雀舌,发出清香即可出锅;

(6)摊凉:将经过做形后的茶叶进行摊凉,摊放时间15-20分钟,厚度1厘米,待茶叶冷软上烘;

(7)初烘:初烘温度在110~130℃,每烘笼投叶量在4-5锅杀青叶,采取高温、勤翻、快烘,需要做到2分钟翻一次,烘至稍有刺手感,6~7成干时下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未经霍山抱儿钟秀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0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