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7584.0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2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冬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防杂菌 塑料 封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袋封口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用菌生产塑料袋封口装置,一般有塑料颈圈加棉花和双套环。前者成本较高,且易受潮感染杂菌;后者一般采用颈圈加盖子,盖子里面有海绵供透气,但市售的双套环,盖子里的海绵较小,通透性较差,影响菌丝生长,另外,盖子的透气孔和海绵裸露在外,灭菌时容易被冷凝水浸湿,特别是在多雨、高湿、高温的南方地区,活跃的杂菌孢子很容易从透气孔侵入,结果在灭菌后的冷却过程中,一些竞争性杂菌提前在培养料上萌发生长,而后接种的食用菌菌丝无法与之竞争,造成大面积杂菌污染。因此,既要解决封口套环的通透性,又要防止接种前感染杂菌,成了封口装置面临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包括盖体和颈圈,所述盖体整体呈圆管状且由塑料制成,在盖体内壁上设有凸起环,在盖体内设有过滤层,在盖体上端设有盖板,盖体下端套在颈圈上;所述盖板上若干通气孔,在通气孔的外面设有一层密封贴。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由海绵制成。
优选的,所述密封贴为不干胶防水膜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口套环可充分利用密封贴阻止了外界空气的进入,可有效防止在接种前的冷却过程中的杂菌污染,而接种5~7天后,菌种萌发占据生长优势时,再将盖体外的密封贴揭去,使外界的空气过滤层过滤后充分供给,确保菌丝正常生长,从而实现了防杂的目的。此外,本封口套环还具有制作成本低、可回收利用、操作便利、防杂效果明显等优点,非常适用于食用菌家庭和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体;2、盖板;3、颈圈;11、凸起环;12、过滤层;21、通气孔;22、密封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防杂菌塑料封口套环,包括盖体1和颈圈3,所述盖体1整体呈圆管状且由塑料制成,在盖体1内壁上设有凸起环11,在盖体1内设有过滤层12,在盖体1上端设有盖板2,盖体1下端套在颈圈3上;所述盖板2上若干通气孔21,在通气孔21的外面设有一层密封贴22。所述过滤层12由海绵制成。所述密封贴22为不干胶防水膜。
使用时,首先将装好培养料的菌袋袋口套上颈圈3,然后将超出颈圈3的塑料向颈圈3外反折,后将盖体1套入颈圈3,并向下扣紧,在盖体1盖上盖板2,在盖板2上贴上密封贴22即可。菌袋灭菌后,移入室内或大棚内冷却后和消毒接种,5~7天后,将盖板2上的密封贴22揭去。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冬,未经陈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7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多个剪头的剪枝剪
- 下一篇:食用菌塑料接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