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从板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2503.3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四梅;关雪梅;付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08 | 分类号: | B61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宋少娜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板座,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铁路货车上的缩短型后从板座。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铁路货车上的后从板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后从板座长度较长,浪费材料,导致重量较大;二是后从板座最外侧的铆钉孔距后端面较远,连接作用较差,受力不利;三是组装时,由于后从板座长度较长,需要较长的空间,牵引梁较短的车辆无法采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作用较强、适用范围广的缩短型后从板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后从板座,其特征在于:它呈“U”型,包括上、下平行的上横板和下横板,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的一端通过一竖向板连接成一体;所述上横板顶面均匀间隔设置有三行、五列铆钉孔,所述下横板底面也均匀间隔设置有三行、五列铆钉孔;所述后从板座的总长度为360mm,所述上横板、下横板和竖向板的四周厚,中部薄,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中部的厚度为16mm,所述竖向板中部的厚度为14mm;与所述竖向板最近的一列所述铆钉孔到所述竖向板外端面的距离为50mm,与所述竖向板最远的一列所述铆钉孔到相应的所述横板的外端面距离也为50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长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后从板座较缩短了40mm,既能减轻重量,减少材料浪费,又能降低制造成本。2、本实用新型中,与竖向板最近的一列铆钉孔到竖向板外端面的距离为50mm,加强了后从板座的连接作用,提高了后从板座的受力强度。2、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安装空间,扩大了适用范围。本实用新型既能减轻重量,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制造成本,又能加强后从板座的连接作用,提高受力强度,且无需较长的安装空间,牵引梁较短的车辆和较长的车辆均可使用,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U”型结构,其包括上、下平行的上横板1和下横板2,上横板1和下横板2的一端通过一竖向板3连接成一体。上横板1顶面均匀间隔设置有三行、五列铆钉孔4,下横板2底面也均匀间隔设置有三行、五列铆钉孔4。
本实用新型的总长度为360mm,上横板1、下横板2和竖向板3的四周厚,中部薄,上横板1和下横板2中部的厚度为16mm,竖向板3中部的厚度为14mm;与竖向板3最近的一列铆钉孔4到竖向板3外端面的距离为50mm,与竖向板3最远的一列铆钉孔4到相应的横板的外端面距离也为50m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后从板座长度缩短了40mm,既能减轻重量,减少材料浪费,又降低制造成本;二是加强后从板座的连接作用,提高了后从板座的受力强度;三是安装空间减小了,扩大了适用范围。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25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线区间无联锁道岔远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小桌板的动车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