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73670.1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6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兵 |
主分类号: | G10D3/02 | 分类号: | G10D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1212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具体涉及一种二胡。
背景技术
二胡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九个主要部分组成: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码和弓毛。其中琴码为一断面形状接近三角形的木块,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对发音有重要作用。然而实际使用中,木质材料的琴码传导振动的弹性能力较差,并非一定能发挥最佳音色音质。
本申请人在本次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前已获得一项二胡的实用新型专利CN201120496658.8。其说明书公开了一种二胡,包括:包括琴筒、琴杆、琴弦、琴皮、琴码,以及固接在琴筒上的共振单元;所述琴皮敷设在琴筒前端,琴码固接在琴皮外表面,琴杆下端连接琴筒,所述琴弦一端连接琴杆上端,另一端跨过琴码,与琴筒的下边缘连接,共振单元与琴筒固接。虽然此实用新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二胡杂音,改善了音质音色,但其共振单元的稳定性较差,仍需调试以适应不同的材质、结构的二胡,才能达到较好的音质音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共振效果更稳定且音色音质更好的二胡。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胡,包括琴筒、琴皮、琴码和琴弦,该琴弦由内弦和外弦组成;琴码夹持固定在琴皮与琴弦之间,设置共振元件嵌接在所述琴码上;所述共振元件为螺旋线圈,四个所述共振元件为一组。
进一步地,所述共振元件为由单条钢丝扭制而成的圆柱形螺旋线圈,通过钢丝的一端与所述琴码相嵌接。
具体地,以两条琴弦的中心线为中轴线,四个所述共振元件平均分居在中轴线两侧;位于内弦一侧的所述共振元件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在外弦一侧的所述共振元件的横截面直径。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共振元件固定贴附在所述琴筒内部;一组由二个所述共振元件组成,贴附在琴皮内表面;一组由四个所述共振元件组成,贴附在琴筒内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共振元件的长度为2~5cm,横截面直径为0.7~2cm,线圈圈数为7~20圈。所述扭制成共振元件的钢丝的直径为0.7~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琴筒上设共振元件,该共振元件结构简单、小巧,且并不妨碍演奏者的惯常演奏;2、此共振元件在原先的基础上,对个数、圈数、长度以及横截面直径都做了改进,大大增强了琴码传导振动的弹性能力,有效地延长颤音,达到很好共鸣扩振的效果,从而使音色更明亮,音质更动听,同时增大音量。3、位于内弦一侧的所述共振元件的横截面直径比在外弦一侧的所述共振元件的横截面直径大,造成低音和高音的振动频率不一致,直接影响传导振动的速度快慢和时间长短,使音色更加丰富。4、所述二胡的共振元件稳定性较好,对二胡的材质和结构的敏感度较低,应用广泛,也可以应用到中胡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共振元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振元件4,为圆柱形螺旋线圈,是由单条钢丝扭制而成的,四个共振元件4为一组。该共振元件4结构简单、小巧,且并不妨碍演奏者的惯常演奏。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子,一种二胡,包括琴筒1、琴皮2、琴码3和琴弦。琴皮2敷贴在琴筒1前端,琴码3夹持固定在琴皮2与琴弦之间,设置一组共振元件4,其一端与琴码3固定嵌接,另一端与琴筒1或其他共振元件4不相接触。具体操作为,演奏者通过振动该琴弦,把振动传递到琴码3上,通过共振元件4把此振动强化并延长,这些经过强化的振动传导到琴皮2,此琴皮2的振动在作为共鸣体的琴筒1中传音和滤音,形成优美的旋律,音量也有所提高。
四个共振元件4以两条琴弦的中心线为中轴线平均分居在两侧,并且共振元件4的中轴线与所述中轴线平行。琴弦由内弦51和外弦52组成,位于内弦51一侧的所述共振元件4的横截面直径大于在外弦52一侧的共振元件4的横截面直径。这样可造成低音和高音的振动频率不一致,直接影响传导振动的速度快慢和时间长短,使音色更加丰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兵,未经陈国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73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