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通丸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7173.8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7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昌;张洪赞;陈巧玲;朱培罡;张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9/00;A61K35/64;A61K35/5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瘀血 痹通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痛丸(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成药,其剂型为丸剂)。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髋关节、脊柱、引起强直和纤维化。大多数患者骶髋关节首先受累,以后上行发展至颈椎,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腰骶疼痛,腰背疼痛,有僵硬感,晨起尤为明显,腰部活动受限,晚期脊椎强直,出现脊柱驼背畸形,部分患者可影响外周关节,影响髋关节可造成股骨头坏死。本病起病隐匿,首发症状多变,缺乏特异性,极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重者可造成人体畸形及残疾,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青壮年(10-4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20-30岁。在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为0.3%,本病以男性多发,男女之比国内报道为10:1。
随着强直性脊柱炎治病因素研究的深入,虽然对其治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大多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临床诊治方面尽管还有许多困惑,但在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慢性作用药物、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和中成药等。口服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作为传统的治疗药物,在治疗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该类药物在胃肠道及其肾毒性方面的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慢性作用药物在减缓或阻止病情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较多,除了消化道反应外,还有神经系统、白细胞减少、皮疹、骨髓抑制、肝脏损害、肺部病变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尽管具有很强的消炎、镇痛作用,但由于其不能很好的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发展,不能减缓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且有较多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弊大于利,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了新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剂来缓解和改善病情,但由于输液反应、迟发性变态反应、感染机会以及价格昂贵等,使得临床用药受到极大限制。外科治疗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脊柱椎体截骨纠正畸形。手术后风险大,价格昂贵,病人痛苦,愈合缓慢,更甚致残,会形成治标不治本之弊。
近几十年来,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用中医药理论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析,提出了温阳散寒,补肾强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由于中药大多无副作用,不良反应少,尤其是对生殖系统无不良影响。故近年来对于强制性脊柱的中成药的研制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现有状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痛丸(即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成药,其剂型为丸剂)。本发明瘀血痹通丸在临床中起到辨证施治,按病因化解,运用到临床,一般服药10天后,病人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缓解,有效的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利用本发明瘀血痹痛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其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达93.8%。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通丸,以重量份表示,所述瘀血痹痛丸由原料药三七35~55份、当归65~80份、丹参60~80份、红花40~55份、威灵仙40~60份、川芎45~55份、延胡索40~60份、没药35~55份、片姜黄35~55份、川牛膝40~55份、黄芪45~65份、醋香附35~55份、何首乌45~65份、桃仁40~50份、赤芍40~55份、地龙40~50份、全蝎14~28份、蜈蚣10~16份、桑枝35~55份和乌梢蛇30~50份制备而成。
根据上述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通丸,所述瘀血痹痛丸由原料药三七35~40份、当归65~70份、丹参60~65份、红花40~45份、威灵仙40~45份、川芎45~50份、延胡索40~45份、没药35~40份、片姜黄35~40份、川牛膝40~45份、黄芪45~50份、醋香附35~40份、何首乌45~50份、桃仁40~45份、赤芍40~45份、地龙40~45份、全蝎14~20份、蜈蚣10~16份、桑枝35~40份和乌梢蛇30~35份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未经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71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酸吸收结晶装置及其工艺流程
- 下一篇:一种镇静催眠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