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车轮轴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5565.0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8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金到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日进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6 | 分类号: | F16C35/06;F16C33/58;B60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轮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车轮轴承技术领域,更详细地说是有关车轮轴承的耐久性以及可提高品质的车辆车轮轴承。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汽车车轴的车轮轴承(Wheel Bearing)使车辆的车轮在无摩擦损失的情况下进行顺畅旋转,并有把轮子固定到车体的作用。
参照图1,图1中图示了传统车轮轴承和等速接头的组装状态的预示剖视图。
如图1所示,常规车轮轴承包括车轮轮毂(4)和紧贴到车轮轮毂(4)的内轮(3)和摆放到内轮(3)外侧的外轮(5)以及具备在上述内轮(3)和外轮(5)之间的轴承钢珠(2)等,安装时等速接头(CJA)(6)的轴贯通轮毂(4)的中孔。
上述车轮轮毂为了提高使用寿命在轴承钢珠(2)和内轮(3)以及外轮(5)之间施加预压,利用传统技术时如图1所图示,在车轮轮毂(4)的一端压入内轮(3)之后车轮轮毂(4)的一端通过轨道成型(orbital forming)工程对材料施加塑性永久变形把它组装成与A部分一样,并对车轮轴承施加预压。
但是通过上述轨道成型工程对车轮轴承施加预压的方式时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因高负重而对车轮轴承内部引起变形,并有可能引起扩大缝隙和质量分散等问题。
另外,如图1所图示,传统车轮轴承把等速接头(6)的轴贯通到车轮轮毂(4)的中孔中,轴(6)的外周面以及车轮轮毂(4)的内周面形成半径方向齿形结构(1),贯通上述车轮轮毂(4)的轴末端(7)利用螺母来接合,防止轴方向的脱离。
但是上述传统技术中出现了上述车轮轮毂(4)和等速接头(6)轴的齿形结构(1)的接头部位存在一定量的径向间隙、车辆运转时发生的负重会增加接头部的径向间隙导致发生噪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车辆车轮轴承,其目的是防止通过轨道成型工程的车轮轴承内部变形的问题,解决因车轮轮毂和等速接头的轴之间形成的齿形结构而发生的噪音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数实施例中包括可旋转固定到车辆悬挂装置的车轮轮毂、结合到上述车轮轮毂外周面的圈形内轮、摆放在上述内轮外侧面的圈形外轮、具备在上述内轮和外轮之间的轴承钢珠等,上述内轮和外轮使用压入针结合。
此外,上述内轮的内周面可形成带复数个插入孔的中孔平面部。
上述车轮轮毂中可形成对应上述平面部插入孔的所定深度的轮毂孔。
上述压入针贯通上述平面部的插入孔结合到上述轮毂孔中。
上述车轮轮毂可形成与上述平面部中孔同样大小且贯通轴方向的中孔部。
上述内轮的一端与等速接头结合,上述内轮中可形成与等速接头相互咬合的齿形。
上述车轮轮毂和等速接头贯通上述车轮轮毂中孔部,通过上述等速接头相结合的螺栓相互接合。
上述内轮在结合到上述车轮轮毂时,通过与上述等速接头接合的螺栓,在施加预压的状态下用压入针得到相互固定。
上述车轮轮毂外周面对应上述内轮的另一端端部沿着圆锥方向形成第一槽。
上述内轮的内周面对应上述车轮轮毂的结合端部沿着圆锥方向形成第二槽。
上述内轮的另一端端部对应上述第一槽可形成倾斜面。
上述车轮轮毂和内轮以及压入针可用中、高碳素钢或者轴承钢来构成。
上述车轮轮毂可从法兰盘基底部开始到轨道部以及段车部都进行热处理。
上述车轮轮毂的热处理可包括铸造和冷却。
上述内轮和压入针可进行全硬化热处理。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车辆车轮轴承,不需要实施轨道成型(Orbital Forming)工程,因此有减少工程量的效果,并且还具有改善耐性和最小化品质分散等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车轮轴承,通过沿着轴方向形成的放射状齿形结构来结合等速接头,因此能更稳定地施加预压,还有通过防止径向间隙来减少噪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车轮轴承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车轮轴承的斜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车轮轴承截面图;
图4是图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车轮轮毂热处理模式的截面图;
图5是图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轮热处理模式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日进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日进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55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挠性联轴器及汽车传动系
- 下一篇: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