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安全领域的有源被动射频识别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0057.3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0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明平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思米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H04L9/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袁由茂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安全 领域 有源 被动 射频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安全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安全领域的有源被动射频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有源射频识别系统一般是由有源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传输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有源射频识别系统的特点是读写距离较远、读写数据快、信息接收传播穿透性强、存储信息容量大等。
目前,市场上的有源电子标签绝大部分为主动标签,主要应用在集装箱管理、公路不停车收费、电子防盗系统、移动数据采集、定位系统、贵重资产管理、车辆识别等领域。随着近年来有源射频识别系统逐步应用到公共安全领域,对有源电子标签数据传输安全性也就有了突出的需求。主动式有源射频系统中,电子标签只发送自身已存储信息,而读写器收到信息后就会对信息处理并显示。但是此过程并未对电子标签的合法身份进行认证,即任何只要发送相同信息的电子标签,读写器都会认为它是合法的,这样就会为电子标签的造假留下余地,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强、在动态信道上被动发送加密信息的用于安全领域的有源被动射频识别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安全领域的有源被动射频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
(1)读写器生成随机数,并根据随机数设定接收信道载波频率,之后发送随机数至电子标签;
(2)电子标签收到随机数后,根据随机数加密信息和设定的发射信道载波频率,发送加密信息至读写器;
(3)读写器接收到加密信息后解密,最后发送电子标签信息至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源被动射频识别系统,包括相互之间进行无线射频识别的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电子标签由第一天线、第一收发模块和第一处理器组成,读写器由第二天线、第二收发模块、第二处理器和电源组成,第二处理器与终端通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将电子标签主动发送模式改变为被动监听模式,使得电子标签不在读写区域内时无法监测到其通信信道以及发送内容。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主动发送模式的安全隐患问题,将单一的回答方式更改为对答的方式,而对答过程是在动态信道上传输加密后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2均为本发明的电路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安全领域的有源被动射频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第一,读写器2生成随机数,并根据随机数设定接收信道载波频率,之后发送随机数至电子标签1;第二,电子标签1收到随机数后,根据随机数加密信息和设定的发射信道载波频率,发送加密信息至读写器2;第三,读写器2接收到加密信息后解密,最后发送电子标签信息至终端。如图3所示。
以下结合图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所述的电子标签1与读写器2设定初始通信信道,这个初始通信信道的频率可以是定频的也可以是跳频的;
电子标签1在初始信道每隔一段时间监听一次,为了能够快速捕捉到读写器信息,监听间隔一般在10s以内,具体间隔根据实际需求作调整;
所述的读写器2每隔一段时间产生一定长度的随机数,根据随机数设定接收通道的信道;具体随机数长度根据加密算法的密钥长度和发送信息长度作调整,为了保证信道和密钥的动态性,间隔时间一般最好不超过1天,具体的时间根据安全性能的要求作调整;
读写器2将产生的随机数通过初始设定的信道连续的发送出去;
所述的电子标签1在非读写区域一直是监听状态,进入读写区域后,一旦接收到读写器2发送的随机数,就会将随机数保存;
所述的电子标签1根据随机数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且根据随机数设定与读写器2接收端相同的信道,然后开始发送。 所述的电子标签1每次接收到随机数时,都将该随机数与上一次接收到的随机数进行比对,如果数据一致就继续使用上一次的加密数据和发送信道;
所述读写器2的接收端在接收到电子标签1发送的加密信息后进行解密,解密后的数据为电子标签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思米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思米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0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模组
- 下一篇:一种蜂窝陶瓷过滤器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