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舰载机阻拦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9747.4 | 申请日: | 2012-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3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云 |
主分类号: | B64F1/02 | 分类号: | B64F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载 阻拦 | ||
随着航母的出现这阻拦索又成了舰载机的一道。可就在此时外国人又弄出个先进的阻拦器来即所谓的电磁阻拦器,并声称它具有重量轻、容易维修、制动过程平稳等优点。再加上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制作阻拦索,使电磁阻拦装置可以很容易精确调节阻拦索两头的制动力大小,因此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消息来源于环球网2011年12月14日09:20俄媒关注中国航母二次试航:无拦阻索如何试飞)真是让人不知所措。不过本案则可彻底打破外国人的忽悠并彻底的解决这一难题。本案是一种结构简单、实用耐用,常见体积小造价不高的阻拦器。它主要由直流电动机、带差速器或不带差速器的(半截)汽车后桥、弹簧制动器、钢圈式阻拦索卷盘、阻拦索等组成。为方便我们把直流电动机简称为电动机,汽车钢圈或车轮简称阻拦索铰盘或卷盘,阻拦索也称绳索绳子,差减速器也称差速器。
图1、是一种直流电动机。
图2、是一个弹簧制动器俗称断气刹。
图3、是一个不需内胎的汽车钢圈。
图4、是没有差速器的两截汽车后桥
图5、是无差速器有电动机及阻拦索的组合图。
图6、是一个后驱动的汽车后桥总成,原是安装传动轴的地方现安装的是直流电动机。
图7、是有差速器和电动机及阻拦索的后桥组合图。
下面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这是一种直流电动机其电路省略。1是电动机、2是电动机轴、通电后它有强大的扭力及低转速性能,它就和汽车起动马达功能相同。且电动机的轴端设有接合突缘或是齿套以便于和车轮半轴相结合,或是将电动机直接安装在(汽车)后桥有差减速器的前突缘上、也就是安装货车后段传动轴的地方见图6-9。这种电机它主要的功能就是收回被战机尾钩拖出去的阻拦索。
如图2所示、这是一个常见的由气压控制的刹车分泵。1是分泵后盖、2是锣栓用它将两个壳体固定成一个壳体。3是气室膜片。4是进气管接头。5分泵前盖。6是分泵T型推杆它与凸轮调整臂相连(没画出来)7是排气管接头(注:进气管和排气管连接时共用一个控制开关即断气刹开关,同时本图只画出弹簧制动器的功能没有画出脚刹功能)对司机而言常用的是脚刹,临时停车或驻车时才会用到弹簧制动器。然而对阻拦器来说时刻用的就是这个弹簧制动器。不要小瞧了这个小东西它的本事大着呢例如:一辆自重为10.30吨的老式单后桥自卸车(日本产老式日野KY自卸车只有一个后桥)当它载着20多吨铁精矿粉正处在快速滑行时(此时它的全重为30多吨重)只要司机一拉断气刹开关的拉钮(不踩脚刹车只用弹簧制动器制动)它滑行不了多远该车就会很快的停下来,要知道这只是仅有两个弹簧制动器的结果。假如把它加大设计再多安装一对或两对弹簧制动器的话,可以肯定的说这个弹簧制动器在阻拦索的缓冲距离内,要刹住重达四 -五十吨或是百八十吨冲击惯性的舰载机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见过核载九吨却拉五十吨的货车吗?你见过核载十九吨却实载九十吨的罐车吗?”摘自一个交警的吐血忠告此话可能太夸张、严重超载确实是刹不住车但能减速却是真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这大型货车的气刹制动拿来当阻拦器使用呢?本人坚信它是最好用的阻拦器。常用的弹簧制动器它都安装在后桥两端的刹车毂傍边,这对本案来讲:一、当操作员拉启制动器导气管上的气体开关时,分泵泵膜腔室内将立即冲满高压气体,其张力弹簧被强行压缩这样弹簧上的推杆就失去推力,进而让刹车片失去与刹车毂内壁的摩擦阻力,自然车轮就没了刹车制动作用。二、当战机尾钩一钩住阻拦索被操作员看到后,操作员便立即通过导气管上的开关(按下)放掉泵膜腔室内的高压气体,其弹簧就会立即伸张推动T型推杆6(见图2)和刹车调整臂并转动凸轮轴顶起刹车片给车轮制动。这样钩住阻拦索的战机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虽可滑行一下,但它很快就因拖不动阻拦索而停止滑行。另外为使刹车毂两边制动力相等,我们要定时调整刹车片的间隙并做相应的制动力检测,如偏差太大就要及时更换刹车片和制动毂,现在可以确认将货车气刹系统一样不少的,照搬到阻拦器的系统中来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脚刹就免了。反正操作手只要见到尾钩钩住阻拦索就按下放气开关,制动器的弹簧就会立即刹车减速。您说这现成的技术还用得着买吗?而且这个系统维修保养起来简单刹车又好用,估计半年换一次刹车片是没问题的,高压空气由空气压缩机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云,未经罗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9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体防倾倒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熟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