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欧当归内酯A的医药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8973.0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2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海;杨涛;王清兰;陶艳艳;刘平;许锦文;沈丽;赵韦;李医明;凌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65 | 分类号: | A61K31/365;A61P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12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当归 内酯 医药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欧当归内酯A的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成为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位于肝窦周间隙(Disse间隙)内,紧贴着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endothelialcells,SEC)和肝细胞。其形态不规则,胞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常伸出数个星状胞突包绕着肝血窦。正常情况下肝星状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当肝脏受到炎症或机械刺激等损伤时,肝星状细胞被激活,其表型由静止型转变为激活型。激活的肝星状细胞一方面通过增生和分泌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和肝内结构的重建,另一方面通过细胞收缩使肝窦内压升高。这两类变化最终奠定了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病的病理学基础。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一种中药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褐色。羽状复叶。花白色。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要栽培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伞形科。欧当归内酯A(LevistilideA)来源于川芎的根部,现主要作为中药对照品用于含量测定及医药研究。迄今未见欧当归内酯A具有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作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欧当归内酯A或其可药用盐、前药的一种新的医药用途。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了欧当归内酯A或其可药用盐、前药的制备预防 或者治疗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了欧当归内酯A或其可药用盐、前药的制备预防或者治疗肝细胞损伤的药物的用途。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肝细胞损伤由H2O2诱发。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欧当归内酯A或其可药用盐、前药,及可药用载体。
本发明各个方面的细节将在随后的章节中得以详尽描述。通过下文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本发明的特点、目的和优势将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各组肝组织天狼猩红胶原染色示意图(×100)
N:正常组;M:模型组;
ODG-L:欧当归内酯A低剂量组;
ODG-M:欧当归内酯A中剂量组;
ODG-H:欧当归内酯A高剂量组;
NAC:N-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问世部分是基于这样一个意外发现:欧当归内酯A或其可药用盐、前药,在体外和/或体内可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以及拈抗肝细胞损伤。因此,本发明的欧当归内酯A或其可药用盐、前药可用于制备预防或者治疗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药物以及预防或者治疗肝细胞损伤的药物。
进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欧当归内酯A或其可药用盐、前药的制备预防或者治疗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欧当归内酯A或其可药用盐、前药的制备预防或者治疗肝细胞损伤的药物的用途;其中,较优选地,所述肝细胞损伤是由H2O2诱导发生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的欧当归内酯A或其可药用盐、前药,及可药用载体。“治疗有效量”是指能够达到治疗效果的 本发明的欧当归内酯A或其可药用盐、前药的量。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理解“治疗有效量”可以随着给药的方式、载体的使用以及可能和其他治疗剂合用等而有所不同。
本发明的欧当归内酯A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或者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从川芎中提取获得。本发明的欧当归内酯A的结构式如下:
【分子式】C24H28O4【分子量】380.48
本发明还包括欧当归内酯A的相应的所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盐、前药。这些盐可以由化合物中带正电荷的部分(例如,铵基)与具有相反电性的带负电荷(例如,三氟醋酸)形成;或者由化合物中带负电荷的部分(例如,羧基)与正电荷(例如,钠,钾,钙,镁离子等)形成。所述的“欧当归内酯A的前药”通常指一种物质,当用适当的方法施用后,可在受试者体内进行代谢或化学反应而转变成欧当归内酯A的至少一种化合物或其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8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