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哮喘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5752.8 | 申请日: | 2012-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2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K9/00;A61P1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哮喘 药艾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灸穴位的方式治疗疾病的纯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药艾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以常突然发作,可先有鼻痒、流涕,继而干咳,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胸部膨满,肺下界下降,呼吸音延长,可听到明显的哮鸣音。如心率明显增快,出现紫绀和奇脉,常提示病情较严重。哮喘发作时间自数小时至数日。哮喘持续时间24小时以上,一般处理不能缓解,称哮喘持续状态。患者表现严重呼吸困难、大汗、衰弱,以至呼吸衰竭,须及时抢救;X线肺部检查正常或充气过度,可有纹理增粗,有时可见支气管粘液嵌塞阴影;重症哮喘发作时可有氧分压(PaO2)降低,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pH正常或稍高,如PaCO2增高,常提示严重气道阻塞和通气衰竭。
目前,哮喘的治疗方法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保守治疗,二是手术干预。前者包括药物和康复治疗;后者包括多种手术治疗方法等。临床药物治疗主要激素药和抗生素为主,中医采用灸穴位和外敷药物(如毛茛、石龙芮、铁线莲、铁脚威灵仙等组成,名为天灸)加口服中药进行治疗,其目的是消除、减轻和缓解哮喘临床症状。但现有的西药、中药包括灸穴位和外敷药物的疗效欠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的药艾卷,该药艾卷治疗哮喘的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疗成本低。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哮喘的药艾卷,其原料药的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
艾绒40~60克、陈皮0.8~1.2克、半夏0.8~1.2克、茯苓0.8~1.2克、法曲0.8~1.2克、苍术1.15~1.8克、知母1.15~1.8克、折贝母1.15~1.8克、桑皮1.15~1.8克、生麻黄1.15~1.8克。
上述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艾绒45~55克、陈皮0.9~1.1克、半夏0.9~1.1克、茯苓0.9~1.1克、法曲0.9~1.1克、苍术1.2~1.75克、知母1.2~1.75克、折贝母1.2~1.75克、桑皮1.2~1.75克、生麻黄1.2~1.75克。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的治疗哮喘的药艾卷的方法。
本发明实现其第二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上述的治疗哮喘的药艾卷的方法,其步骤为:
A、将除艾绒以外的所述配比的其余原料药共研成粉末。
B、在长30-36厘米、宽10-15厘米的牛皮纸中部放置草纸,草纸的宽较牛皮纸窄2-4厘米、长度较牛皮纸短2-4厘米;
C、将所述配比的艾绒铺放在B步骤备好的草纸上,再将A步得到的其余原料药的共研粉末铺放在艾绒上面;
D、将艾绒和共研粉末的其余原料药,捏成条形,然后再同外面的两层纸裹紧卷成条形,两端用胶水粘贴密封,最后晒干,即得。
本发明的治疗哮喘的药艾卷的使用方法是:
根据病情诊断结果,医生将0.5厘米厚的姜片贴于选定的穴位;再将药艾卷的一端点燃,隔姜片的距离约3-5厘米,并随时调近或调远距离以病人感觉热而不烫为宜,进行灸穴位治疗。每次灸穴位治疗的时间10分钟左右,灸2个穴位需要换一次姜片;灸穴位治疗的次数和频率由医生根据病情而定,病程时间长者,可每日灸2次,灸10次为1个疗程。
使用本发明的药艾卷进行灸穴位治疗再配合针刺拔罐发泡疗法能对哮喘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我国医学《本草纲目》认为,“脾无留湿不生痰,脾为生痰源。”痰由水湿凝聚而成,水湿之成源于脾气不运。若脾失健运,则聚湿而成痰,痰随气升,上犯于心肺,肺失清肃则咳嗽痰多;痰阻气机,则胸膈胀满,痰浊犯胃,胃气上逆,失其和降,则恶心呕吐;痰为阴邪,阴浊凝聚,阻遏清阳,则眩晕心悸。治宜燥湿化痰,和中降气。
本发明的药物组成及配比是根据上述中医理论,以临床多年实践的经验方为基础,进行适当筛选而成。药物组分中以半夏、法曲、苍术、艾绒、生麻黄为君药,这些君药辛温而性燥,入肺燥湿化痰与止咳,入胃和胃降逆止呕。药物中的陈皮、知母、浙贝母具有理气燥湿,芳香醒脾的功效,以其为臣药,能助半夏、法曲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痰亦化,即治痰先治气。茯苓为佐药和桑皮为使药,二者甘淡,甘能运脾,淡能运湿,脾复健运之职,可助“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时,深处病邪的未尽之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7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