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剪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4292.7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戴宏亮;董升顺;颜湘;蒋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G1/00 | 分类号: | D01G1/00;B26D1/20;B26D7/26;B26D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剪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剪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玻璃纤维、化学纤维、丙纶、棉纶、聚酯和腈纶等丝滑有一定的柔性的纤维进行切割时,很多时候都是采用人工切割或者机械切割方式。人工切割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高,剪切精度差。而机械切割方式所用的纤维剪切机一般结构复杂,功能单一,造价高,生产成本高,所使用的剪切刀具大多为旋转式扭刀,该刀具磨损快,使用寿命短,维修不方便,提高了剪切机的使用成本,并且在切割过程中,纤维易发生侧滑现象,降低了切割精度。例如,目前国内外汽车内饰常用的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板材,简称GMT板材,在加工这种板材是由于要得到一定松散、定长的纤维束和单丝,通常采用剪切滚轮和胶轮将其剪切成所要求的长度。
由于剪切滚轮的转速比较快,它与胶轮的摩擦比较严重,导致滚轮上的刀片磨损得比较快,大概每一两个小时就要换一下刀片,这样一来降低了加工的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刀具的使用寿命长和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和劳动强度低的纤维剪切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纤维剪切装置,输送管道的进口与导向器的出口对正,动刀安装在电动机的转轴上,所述的动刀设置在所述的导向器与所述的输送管道之间且所述的动刀紧挨着所述的导向器的出口。
所述的动刀为三片刀叶且刀叶为双刃刀叶。
所述的导向器的进口为锥斗,出口倒有圆角。
所述的输送管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的导向器出口的内径。
所述的电动机为两台且分别安装在所述的输送管道的两边,每台所述的电动机的转轴上都安有所述的动刀。
所述的电动机的转轴设有制动器。
所述的导向器固定在支架板上,所述的支架板安装在支架杆上,所述的输送管道安装在所述的支架杆上,所述的电动机固定在机座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纤维剪切装置,长的纤维经导轮进入了导向器,到达其下端部分被电动机带动的动刀剪断变成短的纤维,通过输送管道进入下一步工序进行加工。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装置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得到不同长度的纤维,动刀的刀片为双刃刀叶,两边都是锋利的,通过变换电动机的转向,使动刀的刀片两边可以交替轮换剪切,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换刀的次数。由于刀片与导向器下端出口接触时间较短,所以刀片不易被磨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刀具的使用寿命长和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和劳动强度低的纤维剪切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导向器9的进口为锥斗,出口倒有圆角,导向器9固定在支架板8上,导轮1设在导向器9有进口上方,支架板8安装在支架杆6上,支架杆6上设有输送管道5,输送管道5的进口与导向器9的出口对正,输送管道5的内径比导向器9出口的内径大一点,电动机3固定在机座4上,电动机3的转轴设有制动器2,电动机3为两台且安装在输送管道5的两边,动刀7为三片刀叶且为双刃刀叶,双刃刀叶两边锋利,动刀7安装在电动机3的转轴上,动刀7设置在导向器9与输送管道5之间且动刀7紧挨着导向器9的出口。
参见图1、图2和图3,导轮1对准导向器9,导向器9对准输送管道5,导向器9上的锥斗进口内径为Φ80mm~Φ120mm,出口内径为Φ60mm~Φ100mm,纤维通过导轮1进入导向器9,到达其下端出口时被动刀7剪断,通过输送管道5进入下一步骤进行加工。输送管道5的内径为Φ80mm~Φ120mm。
实施例1
备料:无碱长玻璃纤维2400tex(无捻粗纱,密度2.35g/cm3、直径13μm)。
本发明导轮1的转速1000r/min,电动机3的转速2400r/min,通过剪切长玻璃纤维,得到6cm长的玻璃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42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