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度盐碱地生物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3892.1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肖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美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B79/02;C05G3/04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赵正 |
地址: | 131215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盐碱地 生物 治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农田土壤改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理水稻盐碱农田的方法一般采用大水洗盐压碱的传统方法,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对于重度盐碱地还会造成二次返碱,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度盐碱地生物治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以下步骤实现的:
1、在水稻插秧前检测水稻盐碱农田的PH值;
2、如果PH值在8.5-9之间,向农田均匀施撒中度治碱肥料,每亩用量50-75公斤,然后旋耕入土,然后进行插秧;
3、如果PH值在9-12.5之间,向农田均匀施撒高度治碱肥料,每亩用量35-50公斤,然后旋耕入土,再放掉农田中的水,向农田均匀施撒中度治碱肥料,每亩用量50-75公斤,然后进行插秧;
4、插秧后对农田进行管理的方法与现有的管理方法相同;
其中所述的高度治碱肥料由硅酸盐矿土和铝凡土混合制成,将铝凡土加工成晶体与硅酸盐矿土充分混合,硅酸盐矿土与铝凡土的重量份数比为20-30比70-80;
所述的中度治碱肥料由硅酸盐矿土、微生物有机肥、黄腐酸、硫酸亚铁、硫酸锌、氨基酸、糠醛渣和硫酸钾分别造粒混合制成,其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
本发明能够改变盐碱土壤黏粒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活化土壤,培肥地力,在盐碱地表层形成40厘米的植物生长层,阻断深层纳离子向上渗透,能对不同结构的盐、碱、卤、硝(PH值12.5以内)的重度苏打盐碱地有效治理。能适应高消耗、高抑制的双重考验,大大减轻盐碱对农作物的毒害。增强农作物的抗性。
此方法成功的解决了多年来治盐碱的两大难题。
1、PH值9.5左右的重度盐碱地的二次返碱。
2、使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肥导致的水稻硫化氢中毒(黑根、烂根、黄苗、死苗、土壤发臭)。
经济效果对比
1、传统治理盐碱地用氮、磷、钾肥、有机肥硫酸溶液,每公顷投入4000元-6000元,二至三天换水洗碱一次,否则盐碱浓度超标引起死苗、烂根、秋后易倒伏,有穗无粒,公顷产量不超过10000斤。
2、本发明技术及肥料能使重度苏打盐碱土PH值12.5以内降至PH值7.5左右,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平衡酸碱度。初垦盐碱地水稻公顷产量在15000斤以上最高达到18000斤。减少肥水流失增加地温、节省工作日,与常规治盐碱对比。每公顷节约肥款1000元-1500元,人工费1000元,增加产量5000斤以上,增加纯收入每公顷10000元左右。
此治盐碱技术操作简单,广大农民都能掌握。
2011年在大安市乐胜乡永茂村农户和月亮泡镇殿元村农户做30公顷初垦盐碱地水稻实验田。最晚6月18号插秧结束,表现不缓苗、根系发达、长势旺、不倒伏、促早熟、籽粒饱满、米质好、口感香。公顷产量在15000斤左右,最高达18000斤,当年就变成中产田,完全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三年来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技术及产品治盐碱的突出效果和稳定性,本产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原始盐碱荒原是无公害净土,是培育绿色有机食品的宝地,生物治理盐碱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必将成为一次“绿色革命”。
具体实施方式
例1、在水稻插秧前检测水稻盐碱农田的PH值为9,向农田均匀施撒中度治碱肥料,每亩用量75公斤,然后旋耕入土,然后进行插秧,插秧后对农田进行管理的方法与现有的管理方法相同,中度治碱肥料由硅酸盐矿土、微生物有机肥、黄腐酸、硫酸亚铁、硫酸锌、氨基酸、糠醛渣和硫酸钾分别造粒混合制成,其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
例2、在水稻插秧前检测水稻盐碱农田的PH值为10,向农田均匀施撒高度治碱肥料,每亩用量35公斤,然后旋耕入土,再放掉农田中的水,向农田均匀施撒中度治碱肥料,每亩用量55公斤,然后进行插秧;
插秧后对农田进行管理的方法与现有的管理方法相同;
其中所述的高度治碱肥料由硅酸盐矿土和铝凡土混合制成,将铝凡土加工成晶体与硅酸盐矿土充分混合,硅酸盐矿土与铝凡土的重量份数比为30比70;
所述的中度治碱肥料由硅酸盐矿土、微生物有机肥、黄腐酸、硫酸亚铁、硫酸锌、氨基酸、糠醛渣和硫酸钾分别造粒混合制成,其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同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美,未经肖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38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