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儿童汽车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3368.4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5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况志勇;钱小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6 | 分类号: | B60N2/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3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儿童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汽车的座位上供儿童乘坐的儿童汽车座。
背景技术
一种儿童汽车座,包括具有座位架的座位、设置在所述的座位后部的靠背,所述的靠背包括靠背架、供儿童靠的靠背本体,所述的靠背本体安装于所述的靠背架,通常,所述的靠背本体是由海绵块外面包设布套构成的。体积大,制作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汽车座。
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汽车座,包括具有座位架的座位、设置在所述的座位后部的靠背,所述的靠背包括靠背架、供儿童靠的靠背本体,所述的靠背本体是由软性材质通过一体成型加工制成的,所述的靠背本体设置于所述的靠背架上,或者所述的靠背本体设置于所述的靠背架与所述的座位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软性材质为橡胶或为软性塑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本体的上边部与所述的靠背架的上部相连接。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架包括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下部与所述的座位的后部相固定的靠背撑杆、中部连接在所述的靠背撑杆的上部并且向后凹的靠背上架,所述的靠背本体的上边部为向后向下翻转的卷边部,所述的卷边部钩在所述的靠背上架上,所述的卷边部的中部开有上下穿透的卷边通孔,所述的靠背撑杆插在所述的卷边通孔内。
在某些再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上架的中部具有上架通孔,所述的靠背撑杆插在所述的上架通孔内,并且所述的靠背撑杆上具有阻挡部,所述的靠背上架压在所述的阻挡部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本体的下边部与所述的座位的后部相连接。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本体的下边部一侧贴在所述的座位架上,所述的靠背本体的下边部的另一侧上覆盖有盖板,所述的盖板、所述的靠背本体的下边部与所述的座位架之间相固定连接。
在某些又一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本体的下边部为向前翻折的折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座位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座位架的左侧部的左扶手架、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左扶手架上的左扶手、设置于所述的座位架的右侧部的右扶手架、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右扶手架上的右扶手,所述的靠背本体的左侧下部具有左扶手套,所述的靠背本体的右侧下部具有右扶手套,所述的左扶手套沿着上下方向套在所述的左扶手架上,所述的左扶手位于所述的左扶手套的上方,所述的右扶手套沿着上下方向套在所述的右扶手架上,所述的右扶手位于所述的右扶手套的上方。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扶手架上具有用于防止所述的左扶手套与所述的左扶手架相脱离的左扶手套限位钩,所述的右扶手架上具有用于防止所述的右扶手套与所述的右扶手架相脱离的右扶手套限位钩。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座位还包括布料材质的座位层、嵌条,所述的座位架上开有开口朝上的空腔、开口朝上的环槽,所述的环槽环设于所述的空腔的周围,所述的座位层绷设于所述的空腔的上方,所述的座位层的边缘部位于所述的环槽内,所述的嵌条位于所述的环槽内并且压在所述的座位层上,所述的嵌条、所述的座位层与所述的座位架之间相固定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靠背本体上开有多个穿透的透气孔。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申请的是汽车座的新的构思的靠背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靠背本体是由软性材质通过一体成型加工制成的,可以加工成片状,绷在座位的后上方,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并且透气性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省略靠背本体);
附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中心剖面图;
附图5为座位的分解图;
附图6为附图3的E-E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33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