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性织带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2472.1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0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平科联织带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7/00 | 分类号: | D03D7/00;D03D13/00;D03D15/08;D04B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29300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长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修身织物以及护膝、护腕、护肘等护身器材上的弹性织带。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弹性织带,其编织时是采用相同粗细规格的编织线平均分布在整个织带平面上,这种设计的弹性织带两边与中间部分在伸展与收缩时力度是一致的,一般只制作为幅宽比较窄的弹性带,常用作内衣上的裤头或肩带,应用范围较窄;极少数的这种弹性织带被用作制成一些幅宽比较宽修身织物,但由于其两边与中间部分在伸展与收缩时力度是一致的,这种修身织物不能做到与人体完全贴合,穿着不舒适,因而应用不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编织经线采用不同粗细规格的包覆弹力线制作的弹性织带,其用途广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弹性织带,包括由若干编织经线和若干编织纬线交错编织组成的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上排列不同粗细规格的编织经线。
优选的,所述织带本体上的编织经线按最粗->粗->幼细->最幼细或最幼细->幼细->粗->最粗的顺序排列。
优选的,所述织带本体上的编织经线按最幼细->幼细->粗->最粗->粗->幼细->最幼细的顺序排列。
优选的,所述织带本体上的编织经线按最粗->粗->幼细 ->最幼细->幼细->粗->最粗的顺序排列。
优选的,所述织带本体上的编织经线按粗->幼细->最粗->幼细->粗的顺序排列。
优选的,所述织带本体上的编织经线按最粗->幼细->粗->幼细->最粗的顺序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编织经线为由纱线将氨纶丝或橡根线包覆形成的包覆弹力线。
一种弹性织带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采用纱线将氨纶丝或橡根线包覆为多种不同粗细规格的包覆弹力线;
②、将步骤①得到的包覆弹力线卷成多个盘头,其中同一粗细规格的包覆弹力线为一个盘头;
③、将步骤②得到的盘头放置在梭织机或针织机上,其中编织经线为不同粗细规格的包覆弹力线按其粗细规格组合排列而成,通过梭织机或针织机将包覆弹力线织成织带本体,得到胚带;
④、对步骤③得到的胚带进行染色和检查,得到合格的弹性织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不同粗细规格的编织经线分布在编织主体上,根据人体不同部位,设计有相应的力度分布织带,这样,当人体运动时,既可以对关键部位起保护与约束作用,又不会对人体其他部位产生较大的束缚力,穿着舒适,能广泛应用于制作修身织物以及护膝、护腕、护肘等护身器材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织带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编织经线与编织纬线交错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编织经线与编织纬线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弹性织带,包括由若干编织经线2和若干编织纬线3交错编织组成的织带本体1,其中编织经线2采用不同粗细规格的包覆弹力线按顺序组合排列,织带本体1上分布有不同粗细规格的编织经线2。由于不同粗细规格的包覆弹力线其弹力大小不相同,上述织带本体1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设计有相应的力度分布织带,这样,当人体运动时,既可以对关键部位起保护与约束作用,又不会对人体其他部位产生较大的束缚力,穿着舒适性好,可以广泛应用于修身织物,以及护膝、护腕、护肘等护身器材上。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之一,所述织带本体1上的编织经线2按最幼细->幼细->粗->最粗->粗->幼细->最幼细的顺序排列,得到的织带本体1中间粗而两端幼细,其中部弹力较大,两边缘弹力较小。
作为本发明另外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织带本体1上的编织经线2还可以按照以下多种顺序排列:最粗->粗->幼细->最幼细、最幼细->幼细->粗->最粗、最粗->粗->幼细 ->最幼细->幼细->粗->最粗、粗->幼细->最粗->幼细->粗、最粗->幼细->粗->幼细->最粗,得到的织带本体1具有多种不同的弹力分布,可应用作多种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平科联织带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开平科联织带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24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级多组分混合冷剂制冷天然气液化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智能用电小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