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7528.9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4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马冬梅;王瑞林;梅迪菲;张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W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程立民;张颖玲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is 信令链路 自动识别 方法 系统 | ||
1.一种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STM-16光交叉模块、STM-1信令采集模块、ABIS信令解析模块和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
STM-16光交叉模块,用于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配置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中的VC4与输出光纤STM-1的VC4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输出STM-1光纤数据;
STM-1信令采集模块,用于接收STM-16光交叉模块输出的STM-1光纤数据,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启动、停止VC4级别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
ABIS信令解析模块,用于根据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执行ABIS接口LAPD信令协议的解析,从而获得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并将所述对应关系上报给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
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用于为STM-16光交叉模块配置交叉连接关系,控制STM-1信令采集模块执行信令链路的扫描,控制ABIS信令解析模块执行信令解析,并根据所配置的交叉连接关系及ABIS信令解析模块上报的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建立和存储2.5G原始输入光纤中ABIS接口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输入STM-16光交叉模块的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为2.5G传输环上各扩展子架的光纤链路经分光后获得的STM-16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STM-16光交叉模块中原始输入光纤STM-16中的VC4与输出光纤STM-1的VC4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由ABIS信令链路自动扫描控制模块根据配置脚本通过控制指令给出;
STM-16光交叉模块动态地将每条输入的STM-16光纤进行VC4级别的广播复制,将速率调整为STM-1级别的数据速率后,交叉连接到STM-1输出端口,输出至多个信令采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STM-1信令采集模块执行VC4级别的HDLC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时,识别出STM-1的VC4中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的HDLC信令链路,并将识别出来的HDLC信令链路中的HDLC帧发送给ABIS信令解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STM-1信令采集模块通过对ABIS接口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LAPD信令协议的HDLC帧格式的特征分析实现传输链路中LAPD信令协议有效帧检测和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ABIS信令解析模块从STM-1信令采集模块输出的HDLC帧检测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位置区标识LAC/小区标识CI信息,所述ABIS信令解析模块上报的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为每一个VC12及VC12下面的时隙或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LAC/C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ABIS信令解析模块通过对系统消息3和系统消息6的解码来识别VC12/时隙/子时隙和TEI所归属的LAC/CI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8.一种ABIS信令链路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获取扫描资源数量及STM-16光纤与STM-1光纤之间的交叉连接关系,确定本次扫描流程需要的子扫描过程次数;
B、根据扫描资源数量配置STM-16光纤和STM-1光纤的VC4交叉连接关系;
C、启动对STM-1光纤中VC4级别的HDLC信令链路的扫描过程;
D、执行ABIS接口LAPD信令协议的解析,从而获得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
E、根据所配置的交叉连接关系及解析后获得的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建立和存储2.5G原始输入光纤中ABIS接口信令链路与小区的对应关系;
F、判断本次扫描流程是否完成,若未完成,则计算下次子扫描过程的相关参数,执行步骤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75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