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碟形弹簧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8045.1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3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为;黄年胜;沈子健;周鹏;郝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碟形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3/00 | 分类号: | F16F3/00;F16F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簧,尤指一种由复数个碟形弹簧叠合而成的弹簧组。
背景技术
弹簧作为机械设备中的基础件,在现代工业等很多领域均有应用,随着它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碟形弹簧组件在设备上也有了它的特殊使用场合,特别是近些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军工、石化、电力等领域。
现有的碟形弹簧组在使用过程中都是通过将若干个碟形弹簧叠合起来安装在机器中,但是在各碟形弹簧之间,不论是轴向或者径向都不具有限位固定的结构,其产品需要多次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安装使用效率也很低,还有可能放置错误的情况,各弹簧组间有高度差,安装也不均匀,容易产生错位挤压现象,导致早期失效,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从而导致机器运转不正常而带来巨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碟形弹簧组,其各弹簧之间具有限位固定,从而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错位放置及各弹簧组间具有高度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碟形弹簧组,由复数个碟形弹簧叠合而成,其中:一铜管贯穿所述相互叠合的碟形弹簧,所述铜管的上端与下端形成有喇叭口,且所述上喇叭口与下喇叭口分别紧贴最上端的碟形弹簧与最下端的碟形弹簧。
通过设置该铜管将相互叠放的碟形弹簧串接在一起,通过铜管外径与弹簧组内径的配合对其进行径向定位,通过上下喇叭口对弹簧组进行轴向定位,从而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错位放置及各弹簧组间具有高度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碟形弹簧以相同方向叠合,或者以相反方向叠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与所述上、下喇叭口贴合的碟形弹簧内锥角处形成倒角,这样可以使喇叭口与碟形弹簧内锥角贴合的更为紧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碟形弹簧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喇叭口与碟形弹簧内锥角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碟形弹簧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碟形弹簧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碟形弹簧组1由若干个碟形弹簧10沿相同方向叠合而成,一铜管20沿轴向贯穿相互叠合的碟形弹簧10,其中:铜管20的外径与碟形弹簧10的内径刚好吻合从而对其产生一径向定位的作用,而在铜管20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上喇叭口21与下喇叭口22从而对碟形弹簧10产生一轴向定位的作用,配合图2所示,为了使碟形弹簧10的内锥角11与上喇叭口21、下喇叭口22更好的贴合,在最上端与最下端的碟形弹簧10的内锥角11处开设一倒角,通过该倒角与上下喇叭口的配合使碟形弹簧组1与铜管20顶,底面平稳。
该种通过铜管20组装在一起的碟形弹簧组1使用中为一整体,不需要单个的叠放,避免了错位叠放的问题;且在使用中,由于铜管20对弹簧组1施加的径向以及轴向的压迫,使弹簧组1不会产生错位挤压以及高度差的问题。
再请参阅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碟形弹簧组1中各碟形弹簧10的叠放方式与图1中不同,为沿相反方向互相叠合;同样图4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碟形弹簧组1中各碟形弹簧10先沿相同方向叠合出若干个分组,再将各分组沿相反方向进行叠合;不论碟形弹簧组1的叠放方式如何,都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中揭示的结构,利用一铜管来进行定位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碟形弹簧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核工碟形弹簧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80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楔形卡箍
- 下一篇:一种带磁芯泄放电路的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