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旋伞喷喷油嘴偶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39044.8 | 申请日: | 2007-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9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阳 |
主分类号: | F02M61/18 | 分类号: | F02M6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旋 喷喷 油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喷射系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涡旋伞喷喷油嘴偶件。
背景技术
根据柴油机燃烧理论,影响直喷式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燃油与空气的混合质量,而燃油喷雾在燃烧室的空间分布、粒径分布及其紊流扩散过程等各种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到燃烧过程。目前直喷式柴油机使用的喷油嘴偶件为长型孔式喷油嘴偶件,其喷射是实心柱状油束,喷雾锥角较小,油束中心油滴十分密集,油束贯穿距离很长,燃油喷出很远才散裂成雾状。由于油束中心油滴密集,而且粒径较大,形成相对“富油区”,造成碳烟形成速率高,且造成燃烧室内温度迅速升高,较易形成CO,NO等有害物质。而其油束射程较长造成触壁,使燃油堆积在温度较低的燃烧室壁上,是产生不完全燃烧和HC,CO超标排放的重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涡旋伞喷喷油嘴偶件,它通过结构设计增强其雾化能力,与目前直喷式柴油机使用的长型孔式喷油嘴偶件所形成的实心锥油束结构不同,它是借助于喷油压力在阀体的前端平面凹坑内形成强烈的涡旋运动并借助于喷嘴的喷孔产生涡旋伞形油束的结构,从而使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雾化效果将更加理想,燃烧会更加充分,燃油经济性也将有所提高,并改善排放,有希望缓解颗粒排放和NO排放之间的矛盾。
本实用新型是在喷油嘴偶件阀体的前端设有使燃油形成涡旋运动产生涡旋伞形油束的结构,其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在喷油嘴阀体1的喷油端设有外圆2和外圆3,外圆2和外圆3上设有喷嘴9,喷嘴9的前端设有喷孔10,喷嘴9的中孔与外圆2过盈配合,与外圆3间隙配合,外圆3上设有径向孔4,径向孔4与喷油嘴压力室5相贯通,喷油嘴阀体1的喷油端前端面6上设有与外圆3同心的平面凹坑7,外圆3与平面凹坑7的坑壁上设有对称的切向进油槽8,。通过上述结构的应用,实现涡旋伞形喷射,使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雾化效果将更加理想,燃烧会更加充分,为解决排放问题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及其使用情况。
该涡旋伞喷喷油嘴偶件,在喷油嘴阀体1的喷油端设有外圆2和外圆3,喷嘴9的中孔与外圆2过盈配合,与外圆3间隙配合,喷嘴9的中孔内端面与喷油嘴阀体1的喷油端前端面平面密封,工作时,喷油嘴阀体1中的针阀11开启,高压燃油通过喷油嘴压力室5和径向孔4,经喷嘴9与外圆3的环隙进入沿凹坑7坑壁上设置的对称的切向进油槽8,在平面凹坑7内形成强烈的涡旋运动,通过喷嘴9前端的喷孔10产生涡旋的伞喷状油束,实现涡旋伞形喷射,其设计简单、合理、便于实施,宜于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阳,未经赵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39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