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窄机身掘进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10040.4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0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梁坚毅;刘锋;刘德林;陈锷;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25/06 | 分类号: | E21C25/06;E21C25/10;E21C3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27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身 掘进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巷道掘进机械,具体为一种窄机身掘进机,是悬臂掘进机的改型,实现小断面中等硬度(f7)全岩或半岩巷道的掘进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小断面(8M2)巷道掘进采用炮掘作业,是一项艰苦而又危险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巷道里经常有瓦斯溢出,遇明火发生爆炸;现有掘进机的机身上半部和下半部都比较宽,适合于宽敞巷道的掘进,该掘进机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后支承支腿与掘进机中心线平行,在掘进作业时易侧向滑动;另外,悬臂式掘进机采用履带行走机构,其行走部挡煤、岩的装置不完善,煤、岩颗粒等很易进入造成牵引阻力,损坏零部件。所以,非常需要一种窄机身切割功率大、工作稳定的掘进机,提高掘进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0510043561.0,公开号CN1693660)公开了一种巷道掘进机的掘进装置,解决了其开采区域小,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其主要技术方案是:第一和第二掘进头和分别由第一和第二液压马达驱动并相向旋转,第一和第二液压马达和分别安装于第一和第二掘进臂的头部;第一和第二掘进臂的尾部分别与连接座铰接,连接座与掘进机机架可纵向摆动连接;第一和第二掘进臂的中部设有可使其做开合运动的动力装置;第一和第二掘进臂的头部设有可限制其做开合运动的导向装置。采用双头掘进,而且可实现掘进头的横向剪切,使用安全,生产效率高,工作平稳,开采区域大,尤其适合小型煤矿的巷道掘煤。
其不足之处在于:两个液压马达分别直接带动两个截割头旋转,结构限制液压马达的扭矩不会大,截割头的输出扭矩比较小,截割煤岩的硬度也不高,遇上煤巷断层时掘进困难。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0420098541.4,公开号CN2828313)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掘进机,包括主机架,主机架下侧设有履带行走装置,主机架的前端上部设有物料掘进装置,主机架的前端下部设有一个台板,台板上设有两个可相向旋转的拨料轮,主机架还设有一个输送机。其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电动机的使用数量,掘进机的行走、掘煤、输送都采用液压控制,不仅降低了因电动机的火花引发瓦斯爆炸的可能性,而且结构紧凑,体积小,特别斜井煤矿的巷道掘煤。
其不足之处在于:机器重量小,截割功率低,遇上煤巷断层时掘进机身震动大,掘进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窄机身掘进机,解决现有掘进机不适合小断面巷道掘进、行走不稳易侧向滑动以及行走部挡煤、岩的装置不完善等问题,该掘进机可以大幅度提高小巷道的掘进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操作者的工作强度,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窄机身掘进机,具有行走部、本体部、后支承,掘进机整机宽度窄,其宽度与煤矿小巷道相适应,且行走部以上部分的宽度比行走部窄。
本发明的行走部采用挡煤板全封闭结构,挡煤板在行走架的两侧。
本发明后支承的支腿在掘进机中心线两侧横撑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为悬臂掘进机的新机型,该掘进机整体宽度窄,相应将本体部、一运部、行走部、后支承部变窄,且行走部以上部分比行走部窄,该机身下宽上窄的结构设计,即可以保证机身的稳定性,又可以避开巷道里的通风管,适合于小巷道的掘进,扩展了掘进机的使用范围。
2、本发明窄机身掘进机的行走部采用挡煤板全封闭结构,避免石块等杂物进入,提高了行走能力。
3、本发明窄机身掘进机的后支承支腿在掘进机中心线垂直面内向两侧横撑,提高设备防侧滑能力,从而使其具备小断面中等硬度(f7)全岩或半岩巷的掘进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窄机身掘进机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窄机身掘进机侧视结构图。
图中,1截割部;2铲板部;3本体部;4行走部;5液压系统;6后支承;7电气系统;8第一运输机;9支腿;10挡煤板;11行走架;12履带板;13链轮;14支重轮;15防爆电机;16行星减速器;17截割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100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体双向鉴别方法
- 下一篇:磁共振成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