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降落机在飞机内空中降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7502.2 | 申请日: | 200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4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邹兴;邹顾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马海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25/08 | 分类号: | B64D25/08;B64D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降落 飞机 空中 方法 | ||
1.一种利用降落机在飞机内空中降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一、降落机在飞机内的位置和安装:
a:在飞机内,飞机机舱就是降落机机舱,飞机前后机舱就是两架能单独降落的降落机。降落机的出口在飞机尾部。飞机尾部比现有的飞机宽度要大,能使降落机从飞机尾部舱口脱离飞机顺利降落。飞机内前后降落机机舱高度和宽度相同,长度可以不同。飞机在空中需要降落时,所有乘员(除飞行员外)不离开座位就能在降落机内降落。
b:飞机与降落机连接的接头用电磁接头开关控制,在降落机需要降落时,能够快速与飞机分离。
c:飞机机舱内从头部到尾部安装六条输送降落机的直线滑轨,两条位于降落机底部,两条位于降落机顶部,另两条位于降落机二侧。
d:飞机内每架降落机底部安装一套多组弹射装置和高速输送机,飞机在空中需要降落时,先输送后舱降落机,再输送前舱降落机。降落机输出后,关闭飞机尾部机舱门。
二、降落机的构造:
a:降落机前部是驾驶舱,顶部安装与金蝉相似的折叠式机翼和前后方向翼。降落机驾驶员在降落时,利用操纵杆调控机翼大小和前后方向翼来控制着陆地点。
b:为了放慢降落机下降速度,顶部安装一顶降落伞,在降落机着陆时放弃。打开降落伞用射伞炮牵引。
c:飞机座位就是降落机座位。座位上安装降落时的保险装置,在降落时打开保险装置,减低着陆时对人体的冲击力。
d:降落机底部安装双层气囊,每层由多个单独充气气囊组成。以防下层气囊着陆受压破裂,用上层气囊保护人身安全。降落时,用高压气瓶或气泵向气囊充满气体,或利用汽车气囊技术制造气囊。
e:气囊用高强度,轻质不漏气材料制造,顶棚用高强度防水纤维布,骨架用高强度铝合金。
f:降落机座位底部用有较小弯曲度的仿制动物脊椎骨方法连接,能够在滑轨上快速脱离飞机,利用弯曲度在先后着陆的地面上减小冲击力。
g:降落机底部二边安装多组弹簧装置或火箭弹射装置,在空中降落时向下放出,着陆时可先利用弹簧装置或火箭弹射装置,减少降落机着陆时的冲击力。
三、降落机脱离飞机的方法:
a:飞机在空中需要降落机降落时,所有乘员在座位上做好降落前的准备工作。降落机驾驶员在驾驶舱内,准备降落。
b:飞行员开启降落机与客机连接的分离开关,先降落后舱降落机,再降落前舱降落机。
c:飞行员开启尾部降落机降落舱门,飞机水平或向下飞行,飞行员启动后舱降落机底部的多组弹射装置,将后舱降落机在飞机的滑道内,向飞机飞行的相反方向,弹射出飞机,向地面降落。如果飞机向上飞行,就开启后舱降落机底部安装的高速输送机装置,将后舱降落机在飞机的滑道内,向飞机飞行的相反方向快速输送出飞机,向地面降落。再用相同的方法降落前舱降落机。降落完成后关闭飞机尾部降落机舱门。
四、降落机降落的方法:
a:降落机离开飞机后,降落机自动或者由降落机驾驶员用射伞炮牵引出降落机顶部中间的降落伞,然后展开机翼和前后方面翼,同时向降落机底部双层气囊内充气体。放出降落机底部二边安装的多组弹簧装置。
b:降落机驾驶员根据降落地点,用方向翼和操纵杆控制降落机着陆点,
操作原理是:降落机向前将顶部机翼、前部左右机翼缩小。降落机向后将后部左右机翼缩小,向左将左部机翼缩小,向右将右部机翼缩小,同时利用方向翼来控制着陆地点。或利用动力装置或气动装置来控制降落机着陆地点。
c:降落机着陆时驾驶员马上放弃降落伞,着陆时利用弹簧装置,减少对降落机的冲击力。
d:降落机着陆后将气囊内气体放出,机翼和前后方向翼折叠在降落机顶部,收好降落时放弃的降落伞,等待救援。
e:降落机如果降落在水面上,利用气囊内气体,漂浮在水面上。降落机驾驶员马上放弃降落伞,将机翼折叠在降落机顶部,用顶部前后方向翼控制方向,在水面上航行。或在降落机上安装水中航行的动力装置,在水面上航行,等待救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马海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马海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75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检测项的系统
- 下一篇:隧道轻质无机防火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