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就地翻土犁的犁体曲面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96651.7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9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义;宋发成;郭志东;张银平;邴坤;张晟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就地翻土犁的犁体曲面设计方法,包括犁铧参数设计、导曲线参数的设计、翻土曲元线变化规律,其中犁铧参数包括铧切角θ0、切土角ε和载荷角α,翻土曲元线包括元线角变化规律和翻土曲线变化规律,首先确定铧刃角θ0、切土角ε、土垡宽度即犁沟宽度d,载荷角α确定犁铧的设计参数。随后确定导曲线参数,元线角变化规律θ=f(y),确定主犁体曲面轮廓,最后添加辅助面完成犁体曲面设计,从而完成就地翻土犁体曲面的设计。 | ||
搜索关键词: | 变化规律 犁体曲面 犁铧 翻土犁 翻土 曲线参数 曲元线 元线角 切土 曲线变化规律 参数设计 曲面轮廓 设计参数 辅助面 主犁体 犁沟 切角 土垡 铧刃 | ||
【主权项】:
1.一种就地翻土犁的犁体曲面设计方法,包括犁铧(1)参数设计、导曲线(8)参数的设计、翻土曲元线变化规律,其中犁铧(1)参数,包括铧切角θ0、切土角ε和载荷角α,翻土曲元线包括元线角变化规律和翻土曲线变化规律,其特征在于:就地翻土犁耕作时,土垡被犁体曲面翻转至原犁沟的过程可分为:起土过程(Ⅰ)、翻垡过程(Ⅱ)和扣垡过程(Ⅲ),起土过程(Ⅰ):铧切角θ0为犁铧刃与犁体前进方向的夹角,θ0的角度范围35°~45°,切土角ε为犁铧(1)末端在垂直于犁体前进方向的剖面上犁铧(1)与地面的夹角,ε角度范围0°~45°,载荷角α为犁尖平行于犁体前进方向的剖面上犁铧(1)与地面的夹角,α角度范围20°~30°,载荷角α、切土角ε和铧切角θ0的三者关系为tanα = tanεtanθ0,当犁铧刃全部作用到土壤上时,犁铧刃末端的切土板(3)切割土壤形成土垡,此时土垡横剖面底边(7)与地面的夹角θ等于切土角ε,随后土垡将在主犁体曲面被翻转;翻垡过程(Ⅱ):土垡形成后,在排土板(4)的引导下,随着犁体前进,土垡进入犁胸(5)部分,土垡在犁胸(5)前部的作用下,其土垡横剖面底边(7)和地面的夹角先由ε变为0°,后土垡继续运动至犁胸(5)中后部分,在排土板(4)的引导和犁胸(5)的翻转作用下,土垡横剖面底边(7)和地面的夹角θ由0°变为90°;扣垡过程(Ⅲ):土垡运动到犁翼(6)部分时,土垡横剖面底边(7)竖直,此时土垡还未到达翻转的临界状态,犁翼(6)作用于此时土垡的上部,对土垡进一步翻垡,最终使其扣翻在犁沟;导曲线(8)是从犁铧(1)末端开始依次经过犁颈(2)、犁胸(5)和犁壁的曲线,导曲线(8)是一段空间的曲线,曲线表示土垡横剖面底边(7)与地面夹角θ在犁颈(2)的引导下由ε变化到0°,在犁胸(5)的引导下从0°变化到90°,最后在犁翼(6)的作用下由90°变为180°,即土垡最终翻转至原犁沟的过程;翻土曲元线包括元线角变化规律和翻土曲线变化规律,元线角变化规律:犁铧(1)切土形成土垡后,土垡开始沿就地翻土犁犁体曲面翻转,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即在犁颈(2)上翻转至水平、在犁胸(5)上翻转侧被抬起至竖直、在犁翼(6)上被翻转至原犁沟,土垡横剖面底边(7)与地面的夹角θ依次经历了犁颈(2)上ε~ 0°、犁胸(5)上0°~90°和犁翼(6)上90°~180°三个过程,元线为土垡横剖面底边(7)所在的直线,元线与地面的夹角即土垡横剖面底边(7)与地面的夹角θ定义其为元线角,其沿y轴负方向的变化规律为元线角变化规律,翻土曲线变化规律:土垡横剖面底边(7)在犁体上翻转时会有一定程度的弯曲,土垡不能完全按照元线角的变化规律翻转,犁铧(1)作用土壤形成土垡后,土垡沿着犁体曲面翻转,其剖面底边弯曲形成的曲线即称为翻土曲线,翻土曲线沿y轴负方向的变化规律为元线角变化规律为翻土曲线变化规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49665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转炉出钢率的方法
- 下一篇:基于混沌系统的空间域多图像加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