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SSAO/VAP-1的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9129.3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顾峥;黎健豪;李峥;王伟华;覃浩雄;王绪礼;刘建余;张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5/22 | 分类号: | C07D215/22;C07D401/04;C07D405/06;C07D217/24;C07D405/04;C07D239/88;C07D279/02;C07D417/04;C07D413/04;C07D413/06;C07D471/04;C07D409/04;A61K31/4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佟林松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SSAO)和/或血管黏附蛋白‑1(VAP‑1)抑制剂的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进一步涉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或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炎症和/或炎症相关疾病、糖尿病和/或糖尿病相关疾病、精神病症、缺血性疾病、血管疾病、纤维化或组织移植排斥。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ssao vap 化合物 及其 用途 | ||
【主权项】:
1.一种化合物,其为式(I)所示化合物或式(I)所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氮氧化物、溶剂化物、代谢产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它的前药,
其中,Y为‑CH2‑、‑S(=O)‑、‑S(=O)2‑或‑C(=O)‑;Z为‑N(R5)‑或‑N=;X为‑N=或‑C(R7)‑;L为‑O‑、‑S‑或‑NH‑;环Cy为5‑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或5‑8个原子组成的杂芳环;各R6独立地为H;R5为H、D、F、Cl、Br、I、CN、NO2、=O、‑C(=O)Ra、‑C(=O)ORb、‑C(=O)NRcRd、‑SRe、‑S(=O)2Re、‑S(=O)Re、‑S(=O)2NRcRd、‑NRfC(=O)Ra、‑NRfS(=O)2Re、‑NRcRd、‑ORb、RbO‑C1‑4亚烷基、RbO‑C(=O)‑C1‑4亚烷基、RdRcN‑C1‑4亚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C1‑4亚烷基、3‑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3‑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1‑4亚烷基、C6‑10芳基、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或(5‑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1‑4亚烷基,其中所述C2‑6烯基、C2‑6炔基、C3‑8环烷基‑C1‑4亚烷基、3‑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3‑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1‑4亚烷基、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和(5‑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1‑4亚烷基各自独立地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取代基所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D、F、Cl、Br、I、CN、NO2、‑ORb、‑NRcRd、‑C(=O)ORb、C1‑6烷基、C3‑8环烷基、3‑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6‑10芳基、5‑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氨基或C1‑6卤代烷氧基;所述C1‑6烷基和C6‑10芳基各自独立地被1、2、3或4个取代基所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F、Cl、Br、I、CN、NO2、‑ORb、‑NRcRd、‑C(=O)ORb、C1‑6烷基、C3‑8环烷基、3‑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5‑10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氨基或C1‑6卤代烷氧基;R8和R9各自独立地为H、D、Br、I、CN、NO2、‑C(=O)Ra、‑C(=O)ORb、‑C(=O)NRcRd、‑OH、NH2、RbO‑C1‑4亚烷基、RdRcN‑C1‑4亚烷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卤代烷氧基、C3‑6环烷基、3‑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6‑10芳基或5‑8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卤代烷氧基、C3‑6环烷基、3‑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6‑10芳基和5‑8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各自独立地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取代基所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D、F、Cl、Br、I、CN、NO2、‑OH、NH2、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氨基或C1‑6卤代烷氧基;R7为H、D、F、Cl、Br、I、CN、NO2、‑C(=O)Ra、‑C(=O)ORb、‑C(=O)NRcRd、‑OH、NH2、RbO‑C1‑4亚烷基、RdRcN‑C1‑4亚烷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卤代烷氧基、C3‑6环烷基、3‑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6‑10芳基或5‑8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卤代烷氧基、C3‑6环烷基、3‑8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6‑10芳基和5‑8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各自独立地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取代基所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D、F、Cl、Br、I、CN、NO2、‑OH、NH2、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氨基或C1‑6卤代烷氧基;R1为H、D、F、Cl、Br、I、C1‑6烷基、‑C(=O)ORb、‑C(=O)Ra、‑OC(=O)Ra、‑OC(=O)ORb、‑NRfC(=O)Ra、‑NRfS(=O)2Re、‑C(=O)NRcRd、‑S(=O)2NRcRd、‑S(=O)2Re、‑SRe或‑S(=O)Re,其中,所述C1‑6烷基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取代基所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D、F、Cl、Br、I、CN、NO2、‑OH、NH2、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氨基或C1‑6卤代烷氧基;R2为F、Cl、Br、I、C1‑6烷基、‑C(=O)ORb、‑C(=O)Ra、‑OC(=O)Ra、‑OC(=O)ORb、‑NRfC(=O)Ra、‑NRfS(=O)2Re、‑C(=O)NRcRd、‑S(=O)2NRcRd、‑S(=O)2Re、‑SRe或‑S(=O)Re,其中,所述C1‑6烷基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取代基所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D、F、Cl、Br、I、CN、NO2、‑OH、NH2、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基氨基或C1‑6卤代烷氧基;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H、D、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6环烷基、3‑6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6‑10芳基、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或
其中所述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3‑6环烷基、3‑6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6‑10芳基和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各自独立地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取代基所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D、F、Cl、Br、I、CN、‑OH、NH2、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或C1‑6烷基氨基;或R3、R4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6个原子组成的杂环或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环,其中所述3‑6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和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环各自独立地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取代基所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D、F、Cl、Br、I、CN、‑OH、NH2、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或C1‑6烷基氨基;各Ra、Rb、Rc、Rd、Re和Rf独立地为H、D、‑OH、C1‑6卤代烷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6环烷基、C3‑6环烷基‑C1‑4亚烷基、3‑6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3‑6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1‑4亚烷基、C6‑10芳基、C6‑10芳基‑C1‑4亚烷基、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或(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1‑4亚烷基,其中所述C1‑6卤代烷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2‑6烯基、C2‑6炔基、C3‑6环烷基、C3‑6环烷基‑C1‑4亚烷基、3‑6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3‑6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基)‑C1‑4亚烷基、C6‑10芳基、C6‑10芳基‑C1‑4亚烷基、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和(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基)‑C1‑4亚烷基各自独立地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取代基所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D、F、Cl、Br、I、CN、‑OH、NH2、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或C1‑6烷基氨基;或Rc、Rd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6个原子组成的杂环或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环,其中所述3‑6个原子组成的杂环和5‑6个原子组成的杂芳环各自独立地未被取代或被1、2、3或4个取代基所取代,所述取代基独立地选自D、F、Cl、Br、I、CN、‑OH、NH2、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或C1‑6烷基氨基;n为0、1、2、3或4;t为0、1、2、3或4;其中,所述化合物不包括以下化合物:6‑[(E)‑2‑(氨甲基)‑3‑氟‑烯丙氧基]‑3,4‑二氢‑2H‑异喹啉‑1‑酮、6‑[(Z)‑2‑(氨甲基)‑3‑氟‑烯丙氧基]‑3,4‑二氢‑2H‑异喹啉‑1‑酮、7‑[(E)‑2‑(氨甲基)‑3‑氟‑烯丙氧基]‑3,4‑二氢‑2H‑异喹啉‑1‑酮、7‑[(Z)‑2‑(氨甲基)‑3‑氟‑烯丙氧基]‑3,4‑二氢‑2H‑异喹啉‑1‑酮、5‑[(Z)‑2‑(氨甲基)‑3‑氟‑烯丙氧基]异吲哚啉‑1‑酮、5‑[(E)‑2‑(氨甲基)‑3‑氟‑烯丙氧基]异吲哚啉‑1‑酮、7‑[(E)‑2‑(氨甲基)‑3‑氟‑烯丙氧基]‑2,3,4,5‑四氢‑2‑苯并氮杂卓‑1‑酮和7‑[(Z)‑2‑(氨甲基)‑3‑氟‑烯丙氧基]‑2,3,4,5‑四氢‑2‑苯并氮杂卓‑1‑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9912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