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工作电极及其酶生物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9035.8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绫芷;王治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30;C12Q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3152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工作电极的酶生物传感器体系;本发明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简单,且该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对比电极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组合构成的酶生物传感器体系,可以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并且有着较高的精准性,不仅能够检测低浓度的底物,而且对于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浓度变化有着较高的灵敏性,且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可以高效快速地获得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浓度检测结果,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使用下仍能够保持对底物的灵敏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次黄嘌呤 黄嘌呤 工作 电极 及其 生物 传感器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检测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工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为其表面粘附了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的玻碳电极;所述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为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表面孔隙中吸附了黄嘌呤氧化酶所形成的复合物;所述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的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其比表面积的范围为30~80m2/g,其表面孔隙的孔径尺寸为1.7~50nm,其表面孔隙率为20~40%。所述铜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复合物通过海藻酸钠粘附于所述玻碳电极的表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58903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