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废水零排放的碟管式反渗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73268.0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2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林;明晓煜;邢剑飞;朱凤凤;马凯健;徐云峰;王孙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8 | 分类号: | B01D61/08;B01D61/10;C02F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君 |
地址: | 201302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废水零排放的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其采用旋转缓冲支架将碟管式反渗透装置旋转安装在底座上,并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将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固定住。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用于废水零排放的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可以较为省力、方便地进行碟管式反渗透装置放倒操作,便于更换膜片操作,整个过程适合单人操作,节省了人力投入,提高了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废水 排放 碟管式 反渗透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废水零排放的碟管式反渗透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在底座(1)上的碟管式反渗透膜组件(2);所述碟管式反渗透膜组件(2)包括膜壳(21)、拉杆(22)、膜片、导流盘,所述膜片、导流盘内置于膜壳(21)内,所述拉杆(22)的底端依次穿过膜片、导流盘,所述拉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膜壳(21)的两端外,且拉杆(22)与膜壳(21)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采用框体结构,其至少包括底板、左右两侧壁、设有通孔的顶面,且左右两侧壁上从顶端至底板开设有避让槽(1-1);通孔前后侧的底座(1)顶面上还分别设有定位卡槽(1-3);所述膜壳(21)的下部采用旋转缓冲支架可旋转式安装在底座(1)内;所述的旋转缓冲支架包括支撑轴(41)、第一竖直支杆(42)、第二竖直支杆、上连接套(43)、下连接套(44)、第一连接杆(45)、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46)、第四连接杆以及缓冲模块(47)、支撑轴连接轴耳(7);所述上连接套(43)、下连接套(44)分别固定套设在膜壳(21)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竖直支杆(4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连接套(43)的前端以及下连接套(44)的前端,所述第二竖直支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连接套(43)的后端以及下连接套(44)的后端;前后向水平布置的支撑轴(41)的两端分别轴接固定在底板上的前后两个支撑轴连接轴耳(7);第一竖直支杆(42)的下端、第二竖直支杆的下端分别对应铰接在位于两个支撑轴连接轴耳(7)内侧的支撑轴(41)上;所述第一连接杆(45)的一端、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对应铰接第一竖直支杆(42)的近下部、第二竖直支杆的近下部,第一连接杆(45)的另一端、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第三连接杆(46)的一端、第四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的缓冲模块(47)的底面固定在两个支撑轴连接轴耳(7)之间的支撑轴(41)下方;第三连接杆(46)的另一端、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在缓冲模块(47)的前、后端;所述的第一连接杆(45)、第三连接杆(46)形成夹角;位于避让槽(1-1)前后方的底座(1)上表面分别设有插孔(51),一第一U形限位块(52)的两支脚分别插设在相应插孔(51)内,第一U形限位块(52)的内侧壁凸起,一U形限位块(52)的凸起部抵接在下连接套(44)的外侧;一第二限位块(53)的两端分别卡接在前后两个定位卡槽(1-3)内,使碟管式反渗透膜组件(2)夹设固定在第一U形限位块(52)与第二限位块(53)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17326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轨吊挂式轨道车
- 下一篇:一种安全智能化LED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