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对地下水污染的排井式可渗透反应墙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961921.3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8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潘澄;盛月慧;邵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晟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地下水污染的排井式可渗透反应墙修复系统,包括地下水污染羽,顺次设于地下水污染羽上方的地下水水位线和地面层,设于地下水污染羽下方的不透水层,沿地下水污染羽水流方向顺次设有排井式可渗透反应墙和监测井,排井式可渗透反应墙包括多排相互交错分布排列为梅花形结构的地下水反应井排,地下水反应井排中相邻的井与井之间中心点间距为井的井管直径d的2倍,相邻的地下水反应井排与地下水反应井排之间的间距为d的1.732倍;通过建设可渗透式反应墙结构,可进行原位处理,无需抽提或外加动力,节约能耗;以若干排反应井交错分布形式代替传统单一式反应墙,简化了施工操作,同时便于填料更替。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地下 水污染 排井式可 渗透 反应 修复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针对地下水污染的排井式可渗透反应墙修复系统,包括地下水污染羽,顺次设于地下水污染羽上方的地下水水位线和地面层,设于地下水污染羽下方的不透水层,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地下水污染羽水流方向顺次设有排井式可渗透反应墙和监测井,所述排井式可渗透反应墙包括多排相互交错分布排列为梅花形结构的地下水反应井排,所述地下水反应井排中相邻的井与井之间中心点间距为井的井管直径d的2倍,相邻的地下水反应井排与地下水反应井排之间的间距为d的1.732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晟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晟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96192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