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维半导体负电容场效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3921.6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9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禄;王旭东;孟祥建;沈宏;林铁;孙硕;孙璟兰;褚君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51;H01L21/34;H01L21/445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31311 | 代理人: | 李秀兰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二维半导体负电容场效应管。器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衬底、二维半导体、金属源漏电极、具有负电容效应的铁电栅电介质和金属栅电极。首先在衬底上制备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二维半导体,运用电子束光刻技术结合剥离工艺制备金属源漏电极,在该结构上制备具有负电容效应的铁电薄膜,最后在该薄膜上制备金属栅电极,形成铁电调控的二维半导体负电容场效应器件结构。区别于其它二维半导体负电容场效应器件结构,该金属‑铁电‑半导体结构可实现高性能的负电容场效应器件。电学测试结果表明,此类器件的亚阈值摆幅远小于60mV/dec,突破了玻尔兹曼极限,该类二维半导体负电容场效应器件同时具备极低功耗、高速翻转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维 半导体 电容 场效应 | ||
【主权项】:
一种二维半导体负电容场效应管,器件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衬底(1)、氧化物层(2)、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二维半导体材料(3)、金属源极(4)、金属漏极(5)、具有负电容效应的铁电栅电介质层(6)和金属栅电极(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1)为重掺杂的硅衬底;所述的氧化物层(2)为二氧化硅,厚度285±5纳米;所述的二维半导体材料(3)为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厚度1层至10层分子;所述的金属源极(4)和金属漏极(5)为铬和金电极,下层铬厚度为5‑10纳米,上层金厚度为30‑50纳米;所述的具有负电容效应的铁电栅电介质层(6)为聚偏氟乙烯基铁电聚合物薄膜,厚度为50‑300纳米;所述的金属栅电极(7)材料为金属铝,厚度为9‑12纳米;所述的金属源极(4)和金属漏极(5)之间所加的偏置电压小于0.2V,亚阈值摆幅小于60mV/dec。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60392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氮化镓多胞功率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稳定型太阳能光伏石墨烯电池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