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热动力自循环系统的隧道竖井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4932.2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3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同展;王藐;刘立明;李居柱;刁鹏升;郭亚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F24J2/24;F24J2/3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动力自循环系统的隧道竖井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隧道一侧的竖井,所述竖井通过横向通风道与隧道连通,所述竖井的顶部出口设置在隧道所在的山体表面,所述竖井中设置有能够提高竖井内气体的温度,并在竖井内形成负压区的热动力自循环系统,所述热动力自循环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热循环水管,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热循环水管的进水口连通,通过改变隧道竖井内的温度,升高隧道竖井内气体的温度,加速竖井内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在热量提供动力的基础下,实现气流运动和风机旋转的良性循环,达到竖井自动通风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力 循环系统 隧道 竖井 通风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热动力自循环系统的隧道竖井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隧道(1)一侧的竖井(3),所述竖井(3)通过横向通风道(2)与隧道(1)连通,所述竖井(3)的顶部出口设置在隧道(1)所在的山体表面,所述竖井(3)中设置有能够提高竖井(3)内气体的温度,并在竖井(3)内形成负压区的热动力自循环系统,所述热动力自循环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2)和热循环水管(7),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2)的出水口与热循环水管(7)的进水口(5)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014493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移支架测压转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矿开采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