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相不锈钢槽型隔舱的加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03090.9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4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B63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槽型隔舱的加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槽型隔舱的两端分别设置碳钢工字钢,在所述槽型隔舱和碳钢工字钢之间设有不锈钢连接板,步骤2,利用MSC.PATRAN对槽型隔舱、碳钢工字钢和不锈钢连接板进行建模,步骤3,分别对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厚度的有限元单元赋予属性,步骤4,对所述槽型隔舱的翻身过程分为三个工况,步骤5,对三个工况进行边界条件的约束,步骤6,根据设置完成后的工况,将相应的工况导入MSC.NASTRAN进行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本发明根据槽型隔舱的翻身和总组方式,设计相应的加强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优化和论证加强方案的可行性,以适应翻身过程中的槽型隔舱强度要求和双相不锈钢保护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隔舱 加强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双相不锈钢槽型隔舱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槽型隔舱(1)的两端分别设置碳钢工字钢(2),在所述槽型隔舱(1)和碳钢工字钢(2)之间设有不锈钢连接板(3),步骤2,根据槽型隔舱(1)、碳钢工字钢(2)和不锈钢连接板(3)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利用MSC.PATRAN对槽型隔舱(1)、碳钢工字钢(2)和不锈钢连接板(3)进行建模,模型采用板壳单元,所述槽型隔舱(1)、碳钢工字钢(2)的网格大小设置为100*100mm,不锈钢连接板(3)的网格大小设置为100*50mm,步骤3,所述碳钢工字钢(2)的弹性模量为2.1e5,泊松比为0.3,密度为7850kg/m3,所述不锈钢连接板(3)的弹性模量为2.0e5,泊松比为0.3,密度为7850kg/m3,根据槽型隔舱(1)、碳钢工字钢(2)和不锈钢连接板(3)的板厚、材料,分别对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厚度的有限元单元赋予属性,步骤4,对所述槽型隔舱(1)的翻身过程分为三个工况,平行升高工况,翻身至45°工况,翻身至90°工况,步骤5,对所述步骤4中三个工况进行边界条件的约束,在平行升高工况时,根据平行升高吊装需要对槽型隔舱两端选取节点作为吊点,进行平动约束,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加速度为9800mm/s2,在翻身至45°工况时,根据翻身至45°吊装需要对槽型隔舱两端选取节点作为吊点,进行平动约束,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加速度为9800mm/s2,在翻身至90°工况时,根据翻身至90°吊装需要对槽型隔舱两端选取节点作为吊点,进行平动约束,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加速度为9800mm/s2,步骤6,根据步骤5所述的工况设置完成后,将相应的工况导入到MSC.NASTRAN进行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得出三个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和变形,由计算结果可见,在平行升高状态下,槽型隔舱的最大应力为101mpa,最大变形为27mm;翻身至45°状态下,槽型隔舱的最大应力为66mpa,最大变形为27mm;翻身至90°状态下,槽型隔舱的最大应力为47mpa,最大变形为2mm,步骤7,所述槽型隔舱最大承受应力大小为500mpa,碳钢材质最大承受应力大小为235mpa,工程需用应力小于最大承受应力的50%,所述步骤6中槽型隔舱的最大应力为101mpa小于两种材质的最大应力的50%,满足强度需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0309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