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约束条件下的航天器双筒并联结构承载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85993.1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7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刘汉武;赵启龙;吴松;洪亚军;柳征勇;唐平;李东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5;G06F111/04;G06F111/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多约束条件下的航天器双筒并联结构承载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建立承力筒整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提取内筒、外筒的最大应力;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通过模态有效因子追踪承力筒整体结构的纵向、横向、扭转的第一阶主频率;以承力筒整体结构重量最小化为目标,将预先设置的应力许可约束条件和频率约束条件对承力筒整体结构进行优化分析,获得承力筒的质量;在获得承力筒质量的基础上,对承力筒进行载荷分析;对外筒、内筒的承载比例进行分配,实现外筒、内筒的联合承载。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同时,使外筒和内筒的联合能实现大型有效载荷的联合承载。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约束 条件下 航天器 双筒 并联 结构 承载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多约束条件下的航天器双筒并联结构承载设计方法,所述双筒并联结构的承力筒包括外筒、内筒和支撑结构,所述外筒和内筒的顶部通过上法兰和螺栓并联连接,下部通过下法兰和螺栓并联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外筒下部通过下法兰和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筒联合承载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建立承力筒整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提取所述内筒、外筒的最大应力;对所述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通过模态有效因子追踪承力筒整体结构的纵向、横向、扭转的第一阶主频率;以所述承力筒整体结构重量最小化为目标,将预先设置的应力许可约束条件对所述内筒、外筒的最大应力进行优化分析,及将预先设置的频率约束条件对所述承力筒整体结构的纵向、横向、扭转的第一阶主频率进行优化分析,获得所述承力筒的质量;在获得所述承力筒质量的基础上,对所述承力筒进行载荷分析;对所述外筒、内筒的承载比例进行分配,实现外筒、内筒的联合承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8599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