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技术用净化废水的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09548.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4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连庆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技术用净化废水的净化装置,其结构包括生物废水净化罐、混合动力净化腔、底座、套管、废水初过滤罐,混合动力净化腔装设在生物废水净化罐内部,生物废水净化罐底部与底座焊接,底座上设有减震垫,减震垫内嵌于底座,生物废水净化罐上设有排污口和密封罐口,密封罐口与生物废水净化罐顶端中心固定连接,排污口活动连接于生物废水净化罐底部左侧,生物废水净化罐左侧设有废水初过滤罐,本发明通过多根布水管与总分流管将生物废水预先进行均匀散开,使其废水到达混流腔在双级混合吸附机构的生物吸附搅棒、吸附网孔以及混合稀释腔的作用下加速对生物细胞顽固分子混合搅拌、稀释与分解,达到最优的净化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技术 净化 废水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生物技术用净化废水的净化装置,其结构包括生物废水净化罐(1)、混合动力净化腔(2)、底座(3)、套管(4)、废水初过滤罐(5),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净化腔(2)装设在生物废水净化罐(1)内部,所述生物废水净化罐(1)底部与底座(3)焊接,所述底座(3)上设有减震垫(31),所述减震垫(31)内嵌于底座(3),所述生物废水净化罐(1)上设有排污口(11)和密封罐口(12),所述密封罐口(12)与生物废水净化罐(1)顶端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排污口(11)活动连接于生物废水净化罐(1)底部左侧,所述生物废水净化罐(1)左侧设有废水初过滤罐(5),所述废水初过滤罐(5)上设有出水口(51)、固定板(52)和进水口(53),所述进水口(53)内嵌于废水初过滤罐(5)顶端,所述固定板(52)设有2个并焊接于废水初过滤罐(5)外表层,所述废水初过滤罐(5)顶部中心与出水口(51)焊接,所述废水初过滤罐(5)通过出水口(51)与套管(4)连接,所述套管(4)上设有导水管(41),所述导水管(41)套设于套管(4)并连接于废水初过滤罐(5)左侧三分之一处;所述混合动力净化腔(2)上设有密封罩(21)、高效过滤网(22)、布水器(23)、出水除臭网(24)、旋流出口(25)、双级混合吸附机构(26)、混流腔(27)、加速过滤药罐(28),所述密封罩(21)设于混合动力净化腔(2)顶端正中心处,所述加强支撑杆(211)固定连接于密封罩(21)左右两端并与高效过滤网(22)垂直,所述高效过滤网(22)右侧设有加速过滤装置(28),所述加速过滤药罐(28)上设有加药管(281)、调节器(282)、加热管(283),所述加速过滤药罐(28)通过加药管(281)与调节器(282)连接,所述调节器(282)与加热管(283)垂直,所述加热管(283)、高效过滤网(2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布水器(23)设有2个分别设于混流腔(27)左右两侧,所述混流腔(27)固定装设在混合动力净化腔(2)正中心,所述双级混合吸附机构(26)设于混流腔(27)内部,所述混流腔(27)底部与出水除臭网(2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旋流出口(25)连接于出水除臭网(24)正中心并与混流腔(27)相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连庆,未经吴连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0954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