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导轨高架宽体电车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034645.7 申请日: 2017-10-30
公开(公告)号: CN107792100B 公开(公告)日: 2018-12-21
发明(设计)人: 朱幕松 申请(专利权)人: 朱幕松
主分类号: B61D13/00 分类号: B61D13/00;B60M1/3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36008 安徽省阜阳市颍***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供电导轨高架宽体电车,供电导轨设置在城市道路的直行车道上,供电导轨属于铁路、公路两用的机动车道,高架宽体电车上面是宽体车厢,下面是窄体车厢,允许多辆高架宽体电车在同一条公交路线上共用同一条供电导轨,在同方向的公交路线首末端循环行驶,前、后滑轮压在衔接双轨下面,通过前、后连接板拉住高架宽体电车与供电导轨牢固连接,供电导轨依靠无数个地桩支撑高架宽体电车左右重心不平衡时的重力,充分利用地下基础稳定高架宽体电车的平衡,窄体车厢占用很窄路面和一个车道,不与红绿灯指挥规则发生矛盾,宽体车厢利用上层空间增大车厢容量,不影响宽体车厢下面的车辆通行,实现顺畅的立体交通,高架宽体电车自身无需携带任何能源,在行驶中接受供电轨道提供的电网电源,实现真正的节能环保。
搜索关键词: 高架宽体电车 供电导轨 车厢 宽体 公交路线 窄体 行驶 车辆通行 车厢容量 地下基础 电网电源 供电轨道 后连接板 机动车道 节能环保 牢固连接 立体交通 上层空间 红绿灯 后滑轮 地桩 城市道路 车道 行车 占用 重心 衔接 携带 平衡 支撑 公路 能源 铁路 指挥 矛盾
【主权项】:
1.一种供电导轨高架宽体电车,由供电导轨和高架宽体电车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导轨设置供电槽,所述供电槽设置在城区某一路直行的公交路线上,城区双向道路中间设置隔离栏,隔离栏两侧是两个往返的单向道路,单向道路分为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公交路线的首末端设置首端大转弯圆形车道和末端大转弯圆形车道,首、末端圆形车道与双向道路的两个直行车道首末端连接成封闭的循环车道,在循环车道中间路面开挖壕沟,壕沟底部中线设置无数地桩(1),每个地桩前后距离均为7米,地桩上面设置供电槽(2),供电槽的总长度约等于公交路线首末端长度的2倍,供电槽上端制有左连接边(3)和右连接边(4),左、右连接边、供电槽和无数地桩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制,供电槽底部中线设置无数个绝缘柱(5),绝缘柱选用高压线瓷瓶,每个绝缘柱之间的前后距离均为7米,绝缘柱下端均设置下连接板(6),下连接板由左、右螺丝钉(7、8)紧固在供电槽底部,绝缘柱上端均设置上连接板(9),上连接板设置前、后螺丝孔和前、后螺丝钉(10、11),上连接板右上端设置L型铜排(12),L型铜排长度为7米,L型铜排前、后端制有连接孔,由前、后螺丝钉将前L型铜排与后L型铜排固定在上连接板的前、后端,前L型铜排与后L型铜排之间的连接处靠紧,对齐成一条直线后紧固,由无数个绝缘柱和上连接板将无数根L型铜排连接成长距离火线电轨,所述长距离火线电轨的首端或者末端连接交流220V电源的火线,长距离火线电轨经过绝缘柱对地绝缘,有效防止路面雨水造成漏电,供电槽底部设置抽水装置,如遇雨天及时排水,以满足供电槽内的电绝缘条件,所述供电导轨在供电槽左连接边上面设置左双连轨道(13),供电槽右连接边上面设置右双连轨道(14),左、右双连轨道的长度为7米,左、右双连轨道位于供电槽左、右连接边上面的图形是左右对称的,左双连轨道前端设置2个左螺丝螺帽(15),左双连轨道后端设置2个左螺丝螺帽(16、17),左连接边设置与前、后2个左螺丝螺帽对应的4个左安装孔,由4个左螺丝螺帽将左双连轨道固定在左连接边上面,无数左双连轨道前后排列以同样的固定方式安装在左连接边上面;右双连轨道前端设置2个右螺丝螺帽、后端设置2个右螺丝螺帽(18、19),右连接边设置与前、后2个右螺丝螺帽对应的4个右安装孔,由4个右螺丝螺帽将右双连轨道固定在右连接边上面,无数右双连轨道前后排列以同样的固定方式安装在右连接边上面,左双连轨道的前端制有2个左连接耳(20)、后端制有2个左连接耳,左双连轨道前、后端之间的连接处靠紧,对齐成一条直线后由2个左对接螺丝(21、22)紧固,无数左双连轨道的前后端相连,连接成长距离左双连轨道,右双连轨道的前端制有2个右连接耳、后端制有2个右连接耳,右双连轨道前、后端之间的连接处靠紧,对齐成一条直线后由2个右螺丝螺帽(23、24)紧固,无数右双连轨道的前后端相连,连接成长距离右双连轨道,所述长距离左、右双连轨道的首端或者末端连接交流220V电源的地线,长距离左、右双连轨道之间形成4个平行的轨道,位于4个轨道中间的两个轨道截面是L形,是左窄轨道(25)和右窄轨道(26)左、右窄轨道之间形成一个平行的导向槽(27),导向槽的宽度为3厘米,左、右窄轨道的上端面为导向双轨,左、右窄轨道的下端面为衔接双轨,位于4个轨道两边的两个轨道截面是工字形,是左工字形轨道(28)和右工字形轨道(29),左、右工字形轨道为载重双轨,所述供电导轨整体完成后,所述壕沟内填土掩埋供电槽,供电槽左右边修成柏油路(30),所述左工字形轨道与左窄轨道之间的槽口内修成左边带柏油路面(31),所述右工字形轨道与右窄轨道之间的槽口内修成右边带柏油路面(32),所述左边带柏油路面、右边带柏油路面与柏油路平面的高度一致,所述左、右窄轨道和左、右工字形轨道上端面均高于柏油路平面3毫米;所述高架宽体电车由窄体车厢和宽体车厢(33)组成,所述窄体车厢设置底盘框架(34),底盘框架前方左右端设置轴承架,轴承架内安装前左轴承和前右轴承(35),前左轴承和前右轴承内安装前轮轴(36),前轮轴左右端紧配安装左前轮和右前轮(37),前轮轴中间紧配安装前导向轮,前导向轮圆周制有前齿轮圈(38),所述底盘框架前上方左右端设置前电机轴(39),前电机轴右侧设置前驱电机(40),前驱电机左边设置前驱齿轮(41),前驱齿轮与前齿轮圈啮合,驱动前导向轮、左前轮和右前轮,底盘框架设置前横梁(42),前横梁中间焊接前连接板(43),前连接板下方制有前轮孔(44),前轮孔左右端设置左一轮架和右一轮架(45),左一、右一轮架前后端设置前螺丝螺帽(46、47、48、49),4个螺丝螺帽将左一、右一轮架紧固在前连接板下方左右端,左一、右一轮架设置前滑轮轴(50),前滑轮轴中间安装前滑轮(51),前滑轮小于前轮孔,与前轮孔同心;底盘框架后方左右端设置轴承架,轴承架内安装后左轴承(52)和后右轴承(53),后左轴承和后右轴承内安装后轮轴(54),后轮轴左右端紧配安装左后轮(55)和右后轮(56),后轮轴中间紧配安装后导向轮(57),后导向轮圆周制有后齿轮圈(58),所述底盘框架后上方左右端设置后电机轴(59),后电机轴右侧设置后驱电机(60),后驱电机左边设置后驱齿轮(61),后驱齿轮与后齿轮圈啮合,驱动后导向轮、左后轮和右后轮,底盘框架设置后横梁(62),后横梁中间焊接后连接板(63),后连接板下方制有后轮孔(64),后轮孔左右端设置左二轮架(65)和右二轮架(66),左二、右二轮架前后端设置后螺丝螺帽(67、68、69、70),4个螺丝螺帽将左、右轮架紧固在后连接板下方左右端,左、右轮架设置后滑轮轴(71),后滑轮轴中间安装后滑轮(72),后滑轮小于后轮孔,与后轮孔同心,后连接板下端设置受电杆(73),所述受电杆为塑料制品,受电杆中部制有连接槽(74),后连接板下端位于连接槽内,连接槽中间设置连接轴(75),连接轴将受电杆与后连接板连接后,受电杆能上下翘动,受电杆后端制有方孔,方孔内安装炭刷(76),炭刷内设置螺孔、螺帽(77),受电杆右后端设置炭刷螺丝钉(78),炭刷螺丝钉将炭刷与受电杆紧固,炭刷螺丝钉压紧一个焊片(79),焊片上焊接炭刷引线(80),后连接板前端焊接J形扁管(81),炭刷引线从J形扁管内引进窄体车厢,J形扁管前端焊接拉簧支架(82),受电杆前端制有拉簧孔,拉簧支架与拉簧孔之间安装拉簧(83);所述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和右后轮是4个规格一致的铸铁车轮,所述前导向轮和后导向轮是2个规格一致的铸铁导向轮,所述前齿轮圈和后齿轮圈均位于导向槽内,前导向轮和后导向轮的左右端均滚动在导向双轨上面,无论供电导轨向左或者向右转弯,前导向轮和后导向轮跟随导向双轨左右导向,引导高架宽体电车左右转弯,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和右后轮始终滚动在所述载重双轨上面,所述前滑轮和后滑轮是2个规格一致的铸铁滑轮,前、后滑轮左右端中心均设置左轴承(84)和右轴承(85),前、后滑轮圆周均制有导向圈(86),前、后滑轮的导向圈均位于导向槽内,前滑轮和后滑轮的左右端均滚动在所述衔接双轨下面,无论供电导轨向左或者向右转弯,前滑轮和后滑轮跟随衔接双轨左右导向,使所述受电杆的炭刷下端始终滑动在所述火线电轨上面,所述拉簧使炭刷接触火线电轨始终保持一定的压力;所述底盘框架上端设置厢体骨架(87),所述窄体车厢在厢体骨架外围包装厢体铁皮(88),窄体车厢中间左右边设置左车门和右车门(89),窄体车厢内设置前楼梯(90)和后楼梯(91),从地面到窄体车厢上端的高度大于一般小汽车的高度,窄体车厢的宽度小于一般小汽车的宽度;所述宽体车厢设置在窄体车厢上面,宽体车厢与窄体车厢前后端对齐,窄体车厢上面左右端位于宽体车厢下面左右端中间位置,宽体车厢的宽度大于大客车宽度,宽体车厢底部前方设置乘客入口(92),乘客入口上端设置前护栏(93),宽体车厢底部后方设置乘客出口(94),乘客出口上端设置后护栏(9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幕松,未经朱幕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03464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