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滚珠轴承内圈的自动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1362.3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9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潘康华;潘坚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康利达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5/00 | 分类号: | B23B15/00;B23B5/00;B23Q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文科 |
地址: | 31258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滚珠轴承内圈的自动生产线,包括依次相放置第一车床、第二车床、第三车床、第四车床,还包括供内圈放置的上料筒、设置在上料筒与第一车床之间的第一自动传输装置、设置在第一车床与第二车床之间的第二自动传输装置、设置在第二车床与第三车床之间的第三自动传输装置、设置在第三车床与第四车床之间的第四自动传输装置、收集筒、设置在第四车床与收集筒之间的第五自动传输装置,第三自动传输装置包括有驱使内圈翻转后进入到第三车床的上料处的翻转机构。在第三自动传输装置上的翻转机构能实现对内圈进行翻转,从而能实现对双滚珠轴承的内圈进行车第二滚道,最终实现对内圈的自动生产,提高加工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珠轴承 内圈 自动生产线 | ||
【主权项】:
1.一种双滚珠轴承内圈的自动生产线,包括依次相放置且用于车内孔的第一车床(2)、用于车第一滚道的第二车床(3)、用于车第二滚道的第三车床(4)、用于车倒角的第四车床(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内圈放置的上料筒(1)、设置在所述上料筒(1)与所述第一车床(2)之间的第一自动传输装置(7)、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床(2)与所述第二车床(3)之间的第二自动传输装置(8)、设置在所述第二车床(3)与所述第三车床(4)之间的第三自动传输装置(9)、设置在所述第三车床(4)与所述第四车床(5)之间的第四自动传输装置(10)、用于收集加工后的内圈的收集筒(6)、设置在所述第四车床(5)与所述收集筒(6)之间的第五自动传输装置(11),所述第三自动传输装置(9)包括有驱使内圈翻转后进入到所述第三车床(4)的上料处的翻转机构(9.5);所述第三自动传输装置(9)还包括:第三下料轨道(9.1),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车床(3)的下料处且另一端向下延伸以供内圈向下滚落;第三取料机构(9.2),设置在所述第二车床(3)的下料处且用于使得加工后的内圈落在所述第三下料轨道(9.1)内;第三提升机构(9.3),包括下端与所述第三下料轨道(9.1)相连接且上端与所述翻转机构(9.5)相连接的第三提升架(9.31)、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提升架(9.31)上下两端的第三转轴(9.32)、联动在两个所述第三转轴(9.32)之间的第三传输带(9.33)、驱动任一所述第三转轴(9.32)转动的第三动力源(9.34)、沿着所述第三传输带(9.3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用于供来自所述第三下料轨道(9.1)的内圈搁置后朝向远离所述第三下料轨道(9.1)一侧下滑的第三倾斜板(9.35)、设置在所述第三提升架(9.31)上且用于防止内圈在提升过程中掉落的第三限位板(9.36);第三上料轨道(9.4),一端连接在所述翻转机构(9.5)上且另一端向下延伸后连接在所述第三车床(4)的上料处;所述翻转机构(9.5)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限位板(9.36)上端的所述第三提升架(9.31)上且具有供来自所述第三倾斜板(9.35)上的内圈滚落的出料轨道(9.52)的出料架(9.51),所述出料架(9.51)与所述第三下料轨道(9.1)分别位于所述第三传输带(9.33)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三上料轨道(9.4)与所述出料架(9.51)的连接处朝向靠近所述第三下料轨道(9.1)与所述第三提升架(9.31)的连接处的一侧弯曲后连接到所述第三车床(4)的上料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康利达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新昌县康利达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6136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组合送料防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带自动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