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林可霉素的连续色谱分离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2564.1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9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万义斌;葛友群;左飞鸿;杨明;余承祥;卢佰福;李进进;刘威;潘磊;邓愍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5/16 | 分类号: | C07H15/16;C07H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130 | 代理人: | 王为;孟旭 |
地址: | 330052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可霉素的连续色谱分离纯化方法,本发明利用连续色谱层析工艺实现林可霉素A组分的高效分离。本发明将生物发酵所得的林可霉素发酵滤液,进入连续色谱系统经吸附、洗杂、洗脱林可霉素、收集洗脱液及色谱柱再生,收集的洗脱液浓缩,再经成盐脱色得盐酸林可霉素。采用本法分离的林可霉素得率高,纯度高,成本低,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具有生产工艺时间短、产品收率高,制备的最终产品中盐酸林可霉素(折干)的含量达到99%以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生产的盐酸林可霉素含量不高,且生产工艺时间长的缺点。 | ||
搜索关键词: | 林可霉素 连续 色谱 分离 纯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林可霉素的连续色谱分离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林可霉素发酵滤液上连续色谱柱,得到洗脱液;步骤2,洗脱液经过浓缩,结晶干燥得到林可霉素纯品;其中,步骤1所述上连续色谱柱,树脂选自:大孔吸附树脂HZ‑802、R‑802、蓝欣‑30、AB‑8、YPR‑Ⅱ树脂,树脂颗粒直径在50~100目,均匀度95%以上,其中,步骤2所述浓缩干燥,方法如下:浓缩采用减压浓缩,真空度为0.02~0.15Mpa,操作温度为35~90℃,浓缩至林可霉素质量浓度为25%~70%,得到浓缩液;浓缩液用丙酮结晶的方法得固体;采用圆盘传送式连续色谱分离或者模拟移动床式连续色谱分离,步骤如下:A、进料区(14‑17#):该区域中进料分为两组平行进料,通过流速控制,原料首先进入14#口与15#口,在串联17#口与16#口,原料液经过树脂柱,产品被吸附在树脂上,检测14#柱出口料液与原料液一致,则判定为过饱和吸附,17#口与16#口出来的料液为中间料,进行套用进料,B、进料后水洗区(10‑13#):该区域中的4个阀口以串联方式连接,位于吸附区后,树脂柱吸附饱和后,转动到洗料区,树脂柱内有过量的原料液,用水将柱子内剩余的料液与杂质B、C洗脱,洗脱下来的料液进入中间料进行套用进料,C、二次进料区(18‑20#)该区域的阀口为串联连接,由于吸附区过饱和吸附,洗料区也含有部分原料液,所以设置二次进料区,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完全吸附,增加产品收率,同时由于杂质B与林可霉素A在树脂上的吸附速度不一样,通过流速调整,可以将杂质B洗脱出来;D、产品解析区(7‑9#)在该区域内,采用串联连接方式,经过洗料区后,树脂柱内的杂质B、C已经很少,使用正丁醇将产品完成解析下来即可,该区域在柱子快要转动前一分钟,需要检测7#出口,确保7#出口不含有林可霉素A或含极少量林可霉素A,则代表产品完全解析,另检测产品周期样,确认解析下来的产品浓度与纯度,E、洗醇区(2‑6#)在该区域内,采用串联连接方式,由于正丁醇密度比水小,所以采用反进水清洗,这样清洗效果会比较好,减少清洗用水量,该区域在转动前1分钟,需要检测2#出口的洗水,检测是否含有丁醇,以判断洗醇区是否清洗干净,F、树脂下压区(1#)由于洗醇区采用反进水清洗方式,所以树脂会被顶上去,在1#柱使用水将树脂下压回落,可以保证下个周期进料的使用效果,使用大流量冲洗,将树脂柱清洗干净,该区域水可以反复使用,其中,杂质B为林可霉素B,其中,杂质C为含有林可霉素C、D、K、S及其他杂质的混合杂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5256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犁制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氢化可的松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