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设工程毁损山体生态环保低成本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08529.2 | 申请日: | 201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6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杨顺斌;李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顺斌;李付军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24/20;A01G24/22;A01G24/12;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9200 湖南省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设工程毁损山体生态环保低成本修复方法。为了克服现有建设工程毁损山体难以实现生态环保低成本修复,治理成本高,效果差等不足,本发明在毁损山体的坡面制作毁损山体生态孔,将预培生态本体植入损毁山体生态孔中养护形成损毁山体生态坡面,实现建设工程毁损山体生态环保低成本修复。本发明用于建设工程毁损山体生态环保低成本修复,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保修复治理,效果好,效率高,治理修复成本降低百分之七十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山体 生态环保 毁损 建设工程 低成本 修复 坡面 损毁 生态 治理 植入 养护 制作 | ||
【主权项】:
1.一种建设工程毁损山体生态环保低成本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a.制作毁损山体生态孔:在毁损山体的坡面,以孔的轴线自水平面向上倾斜15~20度钻入损毁山体,孔间距1000~1500mm,孔深300~400mm,孔径150~200mm,得损毁山体生态孔;b.制备生态本体:选用深200~250mm,直径130~180 mm的长圆柱状无纺布袋或纸袋,将羊粪三份、秸秆碎料二份、长效花肥一份、壤土四份混拌而成的营养土装入无纺布袋或纸袋中,将预培的发芽生根的爬墙类植物、藤本类植物或者灌木类植物的幼苗,移植至无纺布袋或纸袋中的营养土里,培育形成一至二年生植物,得生态本体;c.制作损毁山体生态坡面:将所述生态本体植入损毁山体生态孔中,确保营养土与植物灌压严实,做到土壤、植物、孔洞三者不留间隙,养护20~30天,植物的根系便能伸入损毁山体的缝隙内定根生长,继续养护,即可形成损毁山体生态坡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顺斌;李付军,未经杨顺斌;李付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0852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桃之卵的叶插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丰产高山蔬菜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