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蟾蜍幼蛙栖息场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4562.5 | 申请日: | 2017-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胜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蟾蜍幼蛙栖息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栖息场由蝌蚪池塘、栖息平台、红蓼、废旧热水瓶外壳、幼蛙栖息基质组成;本发明所述蟾蜍幼蛙栖息场的使用方法,在蟾蜍蝌蚪变态为幼蛙的过程中,蟾蜍幼蛙营水陆两栖生活,在栖息平台及废旧热水瓶外壳的幼蛙栖息基质中培植蚯蚓作为幼蛙的食物来源,蟾蜍幼蛙在白天时栖息于废旧热水瓶外壳内侧,夜晚在栖息平台上取食蚯蚓或红蓼草丛的飞虫,蝌蚪池塘每天投喂蝇蛆、蚯蚓饲喂蝌蚪、幼蛙,保持蝌蚪、幼蛙有足够的营养,促进蝌蚪尽快变态,促进幼蛙的生长,使用本发明能够提高蟾蜍幼蛙的成活率,蟾蜍幼蛙生长速度快,蟾蜍幼蛙遭受外界有害生物危害的可能性降低,培育蟾蜍幼蛙的体质健壮,提高蟾蜍的生产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蟾蜍 栖息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蟾蜍幼蛙栖息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栖息场由蝌蚪池塘、栖息平台、红蓼、废旧热水瓶外壳、幼蛙栖息基质组成,所述蝌蚪池塘面积10‑60平方米,蝌蚪池塘水深保持10‑30厘米,在蝌蚪池塘周边设置栖息平台,栖息平台宽度为1.5‑2.5米,栖息平台与蝌蚪池塘之间为池坡,蝌蚪池塘的池坡设置的坡度为1:3‑4,方便蟾蜍幼蛙攀爬登上栖息平台,在栖息平台远离蝌蚪池塘的外围设置高度为0.5‑0.8米的防逃设施,栖息平台上种植若干绿色植物红蓼,红蓼种植间距30‑80厘米,红蓼生长期间保持栖息平台含水量18%‑20%的饱墒状态,使栖息平台保持湿润,栖息平台添加腐熟的植物秸秆有机质,保持栖息平台上层15厘米的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为5%,栖息平台高出蝌蚪池塘的水面0.3‑0.5米,蝌蚪池塘内的水体距离蟾蜍幼蛙栖息平台1‑2米,所述废旧热水瓶外壳为塑料制品,废旧热水瓶外壳消毒后冲洗干净,把若干只废旧热水瓶外壳水平设置于栖息平台的红蓼间隙处,3‑5只废旧热水瓶外壳为一组并排设置, 组间距0.7‑1.5米,废旧热水瓶外壳的下侧一半埋置栖息平台的土层中,废旧热水瓶外壳内侧的下部放置幼蛙栖息基质,所述幼蛙栖息基质为土壤和秸秆腐熟有机质的混合物,土壤与秸秆腐熟有机质的比例为7‑8:3‑2,保持幼蛙栖息基质呈湿润状态,红蓼保持旺盛生长,形成绿荫覆盖栖息平台及废旧热水瓶外壳,保持废旧热水瓶外壳内外温度均衡;本发明一种蟾蜍幼蛙栖息场的使用方法是,在蟾蜍蝌蚪变态为幼蛙的过程中,蟾蜍幼蛙营水陆两栖生活,在栖息平台及废旧热水瓶外壳的幼蛙栖息基质中培植蚯蚓作为幼蛙的食物来源,蟾蜍幼蛙在白天时栖息于废旧热水瓶外壳内侧,夜晚在栖息平台上取食蚯蚓或红蓼草丛的飞虫,蝌蚪池塘每天投喂蝇蛆、蚯蚓饲喂蝌蚪、幼蛙,保持蝌蚪、幼蛙有足够的营养,促进蝌蚪尽快变态,促进幼蛙的生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胜,未经杨成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3456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