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震山区泥石流易发性判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1232.4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1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樊启祥;陈宁生;苏立;黄娜;刘丽红;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谭德兵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震山区泥石流易发性判识方法,包括泥石流活动的空间判识和时间判识:1)泥石流活动的空间判识,所述空间判识包括基于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判识和泥石流堆积特征的判识;将强震山区泥石流分为有危害对象和无危害对象;对有危害对象采用泥石流堆积特征的判识;对无危害对象采用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判识,所述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判识是根据泥石流堆积扇和流域面积的比值得到泥石流规模指数,通过泥石流规模指数判识泥石流的易发性;2)泥石流活动的时间判识,所述时间判识是基于地震活动时间的判识,将地震后一段周期与泥石流的易发性关联。本发明基于观测和统计的数据分析获得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果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强震 山区 泥石流 易发性判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强震山区泥石流易发性判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泥石流活动的空间判识和时间判识:1)泥石流活动的空间判识所述空间判识包括基于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判识和泥石流堆积特征的判识;首先,将强震山区泥石流分为有危害对象和无危害对象;其次,对有危害对象通过泥石流堆积特征进行判识;对无危害对象采用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判识,所述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判识是根据泥石流堆积扇和流域面积的比值得到泥石流规模指数,通过泥石流规模指数判识泥石流的易发性,表达式为:其中,I为泥石流规模指数,S扇——堆积扇面积,km2;S流域——流域面积,km2;泥石流规模指数越大,则易发性越高;反之,则易发性越低;2)泥石流活动的时间判识所述时间判识是基于地震活动时间的判识,将地震后一段周期与泥石流的易发性关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8123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