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养殖羊栖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6679.6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58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林立东;吴明江;马增岭;王广策;陈斌斌;郑影;刘丽杰;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洞头区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刘亚斌 |
地址: | 325700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人工养殖羊栖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选苗、采摘、除杂、夹苗、养殖、田间管理及新式软式浮筏筏架装置等内容,本发明可为我国近岸海域大规模实施人工养殖羊栖菜,提供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养殖方法,该方法重点突出了人工养殖羊栖菜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推广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养殖 羊栖菜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人工养殖羊栖菜的方法,包括羊栖菜苗种采摘或苗种繁育、羊栖菜人工苗种培育与田间管理、夹苗、密挂养殖与田间管理、羊栖菜孢子体疏挂养殖与田间管理、羊栖菜成熟孢子体采收与田间管理,具体步骤如下:1)羊栖菜苗种采摘或苗种繁育a.羊栖菜野生苗种采摘人工采集近岸海域岛屿或岛礁低潮带礁石上自然生长的长度为5cm至15cm的羊栖菜幼孢子体,羊栖菜自然野生苗的采集时间为每年的9月份至11月份;b.羊栖菜无性繁殖苗种繁育人工利用羊栖菜无性繁殖习性,将成熟孢子体收获后剩余的假根保留于苗绳上,经自然海区培育120天左右,培育周期为每年5月初至8月末,获得由假根分化成的幼孢子体;c.羊栖菜有性繁殖苗种繁育人工利用羊栖菜有性繁殖习性,将集中采集的受精卵均匀喷洒至苗帘,经苗池内5天‑7天培育和自然海区培育120天左右,获得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幼孢子体;2)羊栖菜人工苗种培育与田间管理a.人工利用羊栖菜无性繁殖培育苗种与田间管理;5月份采收期,将带有羊栖菜假根的苗绳预留,置自然海区养殖4‑5个月,至当年9‑10月份,附苗绳上假根经无性繁殖发育成的幼孢子体即为人工利用羊栖菜无性繁殖培育的苗种,培育期间应完成如下田间管理操作:①选择挂养筏架:采用蜈蚣架或软式浮筏筏架,采取密挂养殖法,即每四条苗绳为一步,步间距保持20cm‑25cm;②海区选择:选择每年8月‑9月间海水平均温度小于27℃,海水温度高于27℃的持续时间小于7天的海区;③环境因子:定期监测海水温度、盐度、pH值和光照强度,做好记录;密切关注台风信息播报和敌害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及时做好应对突发环境因子变化措施;④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筏架设施,发现破损或漂浮物悬挂,要及时修补或摘除,同时,及时设立安全标志,警示过往船只避让通航;⑤挂养自然海区初期,需每日查看幼胚发育状况,若发现培养基表面沉降泥沙或杂物遮挡,及时通过手工或高压水枪清除泥沙或杂物;b.人工利用羊栖菜有性繁殖培育苗种与田间管理b1人工利用羊栖菜有性繁殖培育苗种,羊栖菜受精卵在育苗池内经人工培养7天后,即:完成胚的形态构建,将此时的培养基转置自然海区养殖,至胚发育成幼孢子体,即为人工利用羊栖菜有性繁殖培育的苗种;b2田间管理;b2‑1日常管理;定期检查养殖装置,发现问题及时补修,确保人工培育苗种装置安全;b2‑2病虫害防治,及时清除附着在筏架上的杂藻及动物;b2‑3海水温度偏高;若遇海水温度持续偏高,水温高于28℃:24h以内高温,及时下沉筏架至20cm‑25cm水层,降低表层海水高温和强紫外光照复合损伤;24h‑36h持续高温,每日8:00‑16:00翻转筏架,使培养基附苗面朝向深水方向,下沉筏架至25cm‑30cm水层,16:00‑次日8:00期间完成田间管理;36h以上时间持续高温,整体转移筏架至湾外海区或岙外海区或外海海区养殖;b2‑4防御台风①下沉筏架法:强台风或超强台风来临前,仔细检查置避风港湾或岙口内筏架锚缆和结构设施,加固缆绳、培养基固定绳和更换架杆;根据台风级别大小,适当下沉筏架,降低海浪打击力,减少苗种流失或附苗培养基丢失;②转移筏架法:强台风或超强台风来临前,寻找适宜避风港湾或岙口,及时将筏架装置整体转移置避风港湾或岙口,固定锚缆,适当下沉筏架,降低海浪打击力,减少苗种流失或附苗培养基丢失;台风过后,再将筏架设施整体转移置原海区养殖;③置岸暂存法:弱台风或短期强台风来临前,清洗培养基沉降泥沙,清除附生敌害藻类和附生动物,将附苗培养基转运置岸,暂存置避风、避雨、阴凉处,平铺或立体隔离悬挂,每日喷施过滤新鲜海水,使幼孢子体保持湿润状态,该方法暂存3天‑4天,若台风继续持续,需及时联系具有室内暂养条件的科研单位协助暂养;3)夹苗、密挂养殖与田间管理;a.除杂:羊栖菜野生苗种运送至海岸,用事先准备好的高压水枪喷洒过滤海水冲洗,清除泥沙和小型动物,然后人工清除其它大型海藻、鱼类和固着性动物,防止混杂苗种中腐败而引起苗种腐烂;人工苗种需手工清除附着羊栖菜幼孢子体表面的大型藻类;利用小刀清除附生培养基背面的固着性动物;b.采苗:3cm‑15cm长度的幼孢子体,长度小于3cm的野生苗种保留礁石,使其继续生长,长度小于3cm的人工苗种继续保留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待长至3cm‑15cm后,再次采摘;采苗时不要伤及假根和侧生枝尖部,利于假根生长固着苗绳和伸长生长;c.夹苗:8月中旬至10月间,将羊栖菜苗种夹至直径为0.4cm、长度3.0m或3.3m或4.0m的苗绳上暂养,苗间距2.0cm‑3.0cm;后摘取直径0.4cm苗绳上的苗种再夹置直径0.5cm的聚乙烯苗绳上暂养,苗间距8cm‑10cm;野生羊栖菜苗种,直接夹置直径为0.5cm的聚乙烯苗绳上暂养,苗间距8cm‑10cm,夹苗时,将5cm及以下长度苗种夹置夹苗绳近端,5cm以上长度的苗种夹置近苗绳中部和近中部,保障水层、光照强度和苗种大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逐渐同步性,苗种假根夹置苗绳股与股螺旋处,枝体缠绕盘紧苗绳,可有效降低养殖流失量;d.密挂养殖:以4条‑6条或8条‑10条直径0.4cm或0.5cm的夹苗绳为一“步”,挂养于筏架上航道绳对应挂绳上,筏架置自然海区,步间距为20cm‑25cm;e.田间管理:定期检查养殖装置,发现问题及时补修;每天监测海水温度、盐度、pH值、光照强度;及时清除大型海藻;密切关注台风信息,做好下沉筏架、转移筏架或置岸暂存的防范准备措施;4)羊栖菜孢子体疏挂养殖与田间管理a.夹苗疏挂:10月末至12月末,根据季候变化,待海水温度降至25℃及以下温度后,将幼孢子体从直径0.4cm的夹苗绳夹苗摘取夹至直径0.5cm夹苗绳上,苗间距8cm‑10cm,后密挂海区暂养20天‑30天,再进行疏挂养殖;夹苗初期,直接夹置直径0.5cm苗绳上的夹苗绳,直接进行疏挂养殖;风浪较小海区,单绳平挂,单条夹苗绳两端分别悬挂“航道绳”对应“挂绳”上;风浪较大海区采用双绳平挂,以两条夹苗绳为一步,两端分别悬挂航道绳对应挂绳上;50海亩以上养殖面养民,规划1/3养殖面积采取每两步夹苗绳空留一步苗绳的悬挂方法进行分苗,悬挂筏架用于收获后期采收,降低因降雨过多而引起烂菜程度;采用蜈蚣架装置养殖的只采用单绳平挂养殖法;b.田间管理b1筏架设施①筏架与布局:软式浮筏以100m×80‑100m为一台,台与台间距20m‑50m;蜈蚣架以100m×8.5m为一台,台与台间距10m‑15m;②航道宽:软式浮筏:3.0m或3.3m;蜈蚣架:1.0m‑1.5m;③夹苗绳间距:商品菜养殖时为1.5m或1.8m,种菜养殖种菜养殖2.0m或4.0m;④浮子:软式浮筏:固定于相邻两个吊绳中间,浮子间距1.5m;蜈蚣架:单条夹苗绳平挂免附浮子,两条或三条夹苗绳链接连挂时,夹苗绳链接处,置放圆形浮子,调节苗绳浮力;b2筏架设施管理带苗种的夹苗绳挂养置自然海区后,需定期检查筏架设施,发现破损或漂浮物悬挂,要及时修补或摘除,若发现个别附苗绳幼孢子体流失较多,应及时进行增补,同时,及时设立安全标志,警示过往船只避让通航;b3环境因子检测;定期监测海水温度、盐度、pH值和光照强度,做好记录;密切关注台风信息播报和敌害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及时做好应对突发环境因子变化措施,环境因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全年表层海水,温度:7℃‑28℃,盐度:22‰‑33‰;pH值:7.8‑8.3;光周期:3.4:20.6‑12.3:11.7,光照强度:50μmol/m2/s‑250μmol/m2/s;5)羊栖菜成熟孢子体采收与田间管理;a.采收时间与条件;每年4月末至5月中旬,期间海水温度处于22℃及以下温度时,羊栖菜处于最佳营养生长期,因此,近22℃海水温度时,在连续2日以上晴朗天气条件下,应快速抢收羊栖菜;b.田间管理采收前及时清除菜田中漂浮的废弃竹竿、木板、泡沫及枯草,防止漂浮垃圾干扰采收工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洞头区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温州市洞头区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5667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湍流边界层载荷模型的等效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纸张数字化信息植入的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