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净化滤柱的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73896.9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2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程庆锋;黄杨;能子礼超;唐晓茹;李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王艳萍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生物净化滤柱的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采用生物法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有机物的方法的去除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方法:一:生物净化滤柱系统的搭建;二、在生物净化滤柱中培养降解有机物的异养微生物以及催化氧化锰的锰氧化菌;三、生物净化滤柱系统的运行。本发明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时的去除效率高,实现了水源水中有机物的高效稳定去除,出水中的有机物明显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有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净化 去除 污染 水源 水中 有机物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生物净化滤柱的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生物净化滤柱系统的搭建:生物净化滤柱系统由滤柱(1)、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3)、第三水箱(4)、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第三水泵(7)和混合器(8)组成,滤柱(1)内的下部为承托层(1‑1),在承托层之上为滤料层(1‑2),在滤柱(1)的上端设置溢流口(1‑3),在滤柱(1)的底部设置出水口(1‑4),在滤柱(1)的侧壁设置取样口(1‑5);第一水箱(2)与混合器(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水泵(5),第二水箱(3)与混合器(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二水泵(6),第三水箱(4)与混合器(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三水泵(7),混合器(8)设置在滤柱(1)顶部;二、生物净化滤柱系统的启动:a、将第一水箱(2)内注入自来水、第二水箱(3)注入接种异养菌的河水;通过第一水泵(5)和第二水泵(6)将自来水、接种异养菌的河水按体积比为(5~6):1注入混合器(8)中混合,混合后流入滤柱(1)中,控制滤速为4~5m/h,最后从滤柱(1)底部的出水口(1‑4)排出;当出水中COD的去除率大于40%后,完成第一阶段的启动;b、将第一水箱(2)内注入自来水、第二水箱(3)注入接种锰氧化菌的河水,第三水箱(4)注入硫酸锰溶液,通过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6)和第三水泵(7)将自来水、接种锰氧化菌的河水和硫酸锰溶液注入混合器(8)中混合,得到的混合液中硫酸锰的浓度为0.5~0.6mg/L,混合液流入滤柱(1)中,控制滤速为4~5m/h,最后从滤柱(1)底部的出水口(1‑4)排出;当锰离子的去除率大于90%后,将混合液中硫酸锰的浓度提高至1.0~1.1mg/L,再运行至锰离子的去除率大于90%后,再将混合液中硫酸锰的浓度提高至1.8~2mg/L,再运行至锰离子的去除率大于90%,完成第二阶段的启动;三、生物净化滤柱系统的运行:将待处理的微污染水源水注入第一水箱(2)内,通过第一水泵(5)将第一水箱(2)内的待处理的微污染水源水通入混合器,第二水泵(6)和第三水泵(7)停止工作,水流入到滤柱(1)中,控制滤速为4~5m/h,最后从滤柱(1)底部的出水口(1‑4)排出,完成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7389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处理甲壳素医药废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