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微生物污染来源定量解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6714.6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8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吴仁人;周伟坚;张杨;汪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51 | 分类号: | C12Q1/6851;C12Q1/689;C12Q1/06;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迎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2 | 代理人: | 钱扬保;张群峰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微生物污染来源定量解析方法,选取针对目标区域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可定量分析的特异性生物标记引物,通过qPCR扩增技术构建标准曲线方程。再采集实际水域样品,提取水样品中的基因组DNA;采用区域特异性引物进行qPCR扩增,结果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进行计算,得出目标水域中各微生物的浓度值,根据各微生物的浓度值来解析区域目标水域的污染源。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识别低浓度的目标微生物,适用于不同水质的环境水体,为环境水体的监测、溯源和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微生物 污染 来源 定量 解析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中国珠三角地区水体微生物污染来源定量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引物区域性验证:在区域目标水域周边采集不同生物的粪便样品,样品采集后保存于冰盒中,送回实验室进行后续处理;采用粪便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通过悬浮、破碎、吸附柱纯化步骤从粪便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置于冰箱低温储存;以各生物粪便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选取已有的各生物拟杆菌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qPCR扩增,分析引物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选取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引物作为区域特异性引物;引物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判定依据为:将Cq=32.0所对应的拷贝数作为最低定量限来验证引物的特性,当引物扩增的Cq<32.0且熔解曲线呈现单一的熔解峰时判定为阳性结果,而Cq≥32.0时判定为阴性结果;选取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在85%以上的引物作为区域特异性引物;筛选出的区域特异性引物为:人源特异性引物qHS601F/qBac725R、反刍动物特异性引物BacB2‑590F/Bac708Rm、猪源特异性引物Bac41F/Bac163R及鸡源特异性引物qC160F‑HU/qBac265R‑HU;其中,引物qHS601F/qBac725R的序列为:GTTGTGAAAGTTTGCGGCTCA/CAATCGGAGTTCTTCGTGATATCTA,引物BacB2‑590F/Bac708Rm的序列为:ACAGCCCGCGATTGATACTGGTAA/CAATCGGAGTTCTTCGTGAT,引物Bac41F/Bac163R的序列为:GCATGAATTTAGCTTGCTAAATTTGAT/ACCTCATACGGTATTAATCCGC,引物qC160F‑HU/qBac265R‑HU的序列为:AAGGGAGATTAATACCCGATGATG/CCGTTACCCCGCCTACTAC;(2)标准曲线制作:以区域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对扩增后的目标产物进行纯化回收,连接到pMD 19‑T Vector载体上,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采用含有氨苄抗生素的平板培养基挑取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测定其浓度;将质粒梯度稀释,并以此为模板,进行qPCR扩增;反应结束之后,进行标准曲线的制作;标准曲线的判定依据为: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大于0.99,结果可信;扩增效率(E)是通过标准曲线斜率来确定的,两者符合公式E=10(‑1/Slope)‑1;如果一个反应的标准曲线斜率为‑3.32,则该反应的扩增效率E=100%,扩增效率(E)在90%~110%之间是可接受的;(3)污染源解析:从区域目标水域进行水样品采集,所有样品采集后进行编号并保存于冰盒中,在实验室中提取水样品中的基因组DNA;采用区域特异性引物进行qPCR扩增,结果经标准曲线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目标水域中各微生物的浓度值,根据各微生物的浓度值来解析区域目标水域的污染源;其中所述qPCR扩增条件:扩增体系为20μL:
Premix Ex TaqTM II(2×)10μL;ddH2O,6.4μL;上下游引物各0.8μL;DNA模板2μL;扩增程序:①预变性,95℃,30s;②变性,95℃,5s;③退火延伸,60℃,1min;40个循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40671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