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陆空两栖多用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11346.7 | 申请日: | 201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0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蒙宇;贾富华;鲁功;薛志斌;翁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蒙宇;贾富华;鲁功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B62D55/06;B64C2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6 | 代理人: | 龙涛 |
地址: | 810016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陆空两栖多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A)、电源与控制系统(B)、应用设备(C),机器人本体(A)包括两侧机身(A1)、设备舱面板(A2)、飞行动力系统(A3)、地面动力系统(A4),电源与控制系统(B)包括电源(B1)、陆空芯片(B2)、地面控制芯片(B3)、应用设备主控芯片(B4),应用设备(C)包括运动传感组件(C1)、弱磁传感器(C2)、气压传感器(C3)、机械臂(C4)、烟雾及温湿度检测模块(C5)、摄像头(C6)、红外镜片(C7)、语音模块(C8)。本发明既具有了履带式机器人大负载能力,强越野能力,长作业半径;又具有了多旋翼无人机快速爬升能力和高速穿越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陆空 两栖 多用 机器人 | ||
【主权项】:
一种陆空两栖多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A)、电源与控制系统(B)、应用设备(C),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A)包括两侧机身(A1)、设备舱面板(A2)、飞行动力系统(A3)、地面动力系统(A4),所述两侧机身(A1)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侧板(A11)、右侧板(A12),所述左侧板(A11)和右侧板(A12)又分别包括互相平行且中部镂空的内侧板(1)和外侧板(2),所述内侧板(1)和外侧板(2)之间通过设在边缘的若干带有齿轮的皮带轮(3)和轴承连接在一起,所述若干皮带轮(3)的外部啮合一圈带有齿轮的履带(4);所述内侧板(1)和外侧板(2)在中部镂空部分之间固定一根水平方向的碳管(5),在所述碳管(5)上装有与碳管垂直设置的两组共轴双旋翼(6);所述两个内侧板(1)之间通过若干对称设置的连杆(7)、螺丝与中间的设备舱面板(A2)连接固定;所述飞行动力系统(A3)包括四组飞行直流无刷电动机(9)、直流调速变频器,分别安装在每组所述共轴双旋翼(6)的中间;所述地面动力系统(A4)包括两组地面驱动直流无刷电动机(10)、直流调速变频器,分别安装在左侧板(A11)、右侧板(A12)上,所述地面驱动直流无刷电动机(10)带动皮带轮(3)与履带(4),完成所述陆空两栖多用机器人在地面的行走;所述电源与控制系统(B)及所述应用设备(C)都通过设在设备舱面板(A2)上的悬挂点(11)和尼龙绳固定在所述设备舱面板(A2)上;所述电源与控制系统(B)包括电源(B1)、陆空芯片(B2)、地面控制芯片(B3)、应用设备主控芯片(B4),所述陆空芯片(B1)和地面控制芯片(B2)分别通过产生PWM脉冲信号来驱动所述飞行直流无刷电动机(9)和地面驱动直流无刷电动机(10),控制所述陆空两栖多用机器人的飞行和地面行走;所述应用设备主控芯片(B4)控制各种应用设备的动作和功能;所述应用设备(C)包括运动传感组件(C1)、弱磁传感器(C2)、气压传感器(C3)、机械臂(C4)、烟雾及温湿度检测模块(C5)、摄像头(C6)、红外镜片(C7)、语音模块(C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蒙宇;贾富华;鲁功,未经张蒙宇;贾富华;鲁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1134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式多功能车以及水陆两用机器人
- 下一篇:轮式运动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