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震资料的潜山油气田地下地质图编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4830.0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陆诗阔;管国健;李冬冬;刘会见;贾祥明;宋星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反射资料的潜山油气田地下地质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编制潜山油气田地下地质图的制图底图;步骤S2:确定制图区内地层产状稳定区域和产状变化明显区域;步骤S3:潜山内幕地层产状相对稳定区域,地下地质图上地层界线的编制;步骤S4:潜山内幕地层产状明显变化区域内地层界线的编制;步骤S5:按照地层时代由新到老顺序分别绘制潜山内幕不同目的层界面的地质界线;步骤S6‑7:修改、完善各地质界线,得到地下地质图。本发明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地震剖面解释的工作量,节省了制图时间,提高了制图效率,同时也有效地克服了深部地震反射资料整体质量差对地下(古)地质图编制工作的制约。 | ||
搜索关键词: | 地质图 地下 编制 地层产状 油气田 地层界线 地震反射 稳定区域 地震剖面解释 变化区域 地震资料 地质界线 制图效率 有效地 质量差 产状 深部 地层 工作量 界线 绘制 制约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地震资料的潜山油气田地下地质图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运用常规地震解释软件Discover、Landmark或Geoframe,通过地震剖面解释绘制某研究区潜山顶部不整合面T0或深度构造图,编制潜山油气田地下地质图的制图底图;步骤S2:根据深部地震反射资料,分析潜山顶部不整合面下伏地层的构造变化复杂程度和不同地层的产状变化情况,确定地层界面产状相对稳定区域和产状变化明显区域;当制图区面积较大且被大型基底断裂明显切割时,需要把制图区分成几个大的不同断块区,分别分析不同断块区内目的层的产状变化情况;步骤S3:根据步骤S2,对于在整个制图区或单一断块区内产状稳定的地层界面,确定该地层界面在不整合面上的一个出露点,并根据地震解释所得到的地层视产状确定出该地层界面在出露点处的真产状;然后运用放线距法并结合V字型法则确定该地层界面在整个制图区或某一断块区内地下地质图上的地质界线;步骤S4:根据步骤S2,对于在整个制图区或单一断块区内产状变化明显的地层,运用地震反射资料,首先拾取地层界面上的关键点,包括地层界面与潜山顶部不整合面的交点和除交点外的地层产状明显变化的控制点,确定目的层界面在这些关键点处的真产状;然后根据关键点处目的层界面产状和深度信息,借助放线距法,绘制目的层界面构造图;进一步确定出目的层界面在制图底图上的一系列出露点,并结合V字型法则得到该地层界面在地下地质图上的地质界线;步骤S5:根据上述步骤,针对潜山内幕不同地层界面,按照地层时代由新到老的顺序在潜山顶部不整合面构造底图上绘制相应的地质界线,当潜山内部含有其它不整合接触或岩体侵入接触时,则先在潜山顶部不整合面构造底图上绘制潜山内部不整合面或侵入接触界面对应的地质界线,再绘制地层界面对应的地质界线;步骤S6:综合考虑潜山内幕构造演化特征,并结合由钻井或录井资料得到的制图不整合面下伏地层时代信息,修改、完善所绘制的各地层界面对应的地质界线,使各地质界线在地下地质图上的分布符合地质规律,并与已知的相关地质信息相吻合;步骤S7:修饰、上色,擦掉制图辅助线,按照图例修饰各地质界线,并标注上相应的地层时代,完善相应的制图要素,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得到地下地质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5483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