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汽车自感馈能磁流变液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5734.9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7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军;陈毅超;吴静波;郭占正;彭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魏新培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纯电动汽车自感馈能磁流变液减振器,减振器包括阻尼装置、馈能装置、叶片轴以及控制装置,阻尼装置和馈能装置安装在汽车车桥与汽车车架之间,控制装置包括减振器控制单元、整流器、DC/DC调压模块、蓄电池和导线;减振器右端盖、减振器左端盖、长阻尼叶片、短阻尼隔板、短阻尼叶片、长阻尼隔板、阻尼箱体、励磁线圈和叶片轴组成阻尼装置核心部分;感应线圈、永磁铁、磁铁固定架、线圈固定架、感应壳体和导磁介层组成馈能装置核心部分;本发明直接利用馈能装置电压变化,感知车架与车桥的相对运动速度,避免使用外加传感器;采用磁流变液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阻尼系数连续调节,实现悬架半主动,提高车辆平顺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自感 馈能磁 流变 减振器 | ||
【主权项】:
1.一种纯电动汽车自感馈能磁流变液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减振器包括阻尼装置、馈能装置、叶片轴以及控制装置,阻尼装置和馈能装置安装在汽车车桥与汽车车架之间,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减振器控制单元、整流器、DC/DC调压模块、蓄电池和导线;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呈圆筒结构的阻尼箱体,所述馈能装置包括呈圆筒结构的感应壳体,叶片轴沿阻尼箱体的中心轴线和感应壳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穿设在阻尼箱体和感应壳体中,阻尼箱体的两端分别密封设置有减振器左端盖和减振器右端盖,感应壳体的一端与减振器右端盖密封连接,感应壳体的另一端密封设置有感应壳体端盖,伸出感应壳体端盖的叶片轴上套设有齿轮,齿轮与设置在汽车车架上的齿条外啮合设置,汽车车桥与汽车车架之间产生的相对运动,使齿条带动固定在叶片轴上齿轮转动;位于阻尼装置中的叶片轴的外周面依次套设有隔磁介层Ⅰ和叶片套圈,叶片套圈上沿阻尼箱体的径向设有多个阻尼叶片,阻尼箱体的内壁面沿其周向设有与各阻尼叶片相对应设置的阻尼隔板,各阻尼隔板上设有励磁线圈,阻尼箱体内被阻尼叶片和阻尼隔板分隔为多个阻尼腔室,各阻尼腔室中充满磁流变液,阻尼箱体的内壁面与阻尼隔板之间加装有隔磁介层Ⅱ;位于馈能装置中的叶片轴的外周面依次设有导磁介层和多个永磁铁,各永磁铁由磁铁固定架固定于位于馈能装置中的叶片轴上,且各永磁铁沿叶片轴的圆周均匀布置,永磁铁与磁铁固定架之间加装有隔磁介层Ⅲ,相邻两永磁铁感应端面极性相反,安装端面由导磁介层联通;感应壳体的内壁面设有线圈固定架,线圈固定架上设有与各永磁铁对应设置的感应线圈,感应壳体的内壁面与线圈固定架之间加装有隔磁介层
;位于馈能装置中的感应线圈的接线端经导线与整流器的输入端连接,整流器的输出端、DC/DC调压模块和蓄电池依次串联,蓄电池经导线与减振器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整流器的输出端还与减振器控制单元的电流输入端连接;位于阻尼装置中的励磁线圈经导线与减振器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阻尼叶片由两个长阻尼叶片和两个短阻尼叶片组成,其中,两个长阻尼叶片相对于阻尼箱体的水平轴面对称设置,两个短阻尼叶片相对于长阻尼叶片对称设置;阻尼隔板由两个长阻尼隔板和两个短阻尼隔板组成,两个长阻尼隔板相对于长阻尼叶片对称设置,两个短阻尼隔板相对于短阻尼叶片对称设置,使阻尼箱体内被阻尼叶片和阻尼隔板分隔为四个阻尼腔室;两个长阻尼隔板和两个短阻尼隔板上均设有励磁线圈,且两个短阻尼隔板上的励磁线圈的旋向相同,两个长阻尼隔板上的励磁线圈的旋向相同,长阻尼隔板和短阻尼隔板上的励磁线圈的旋向相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6573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密封介质的碳环密封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放射线测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