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泳检测仪的自动微量进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5487.1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9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宇;王儒敬;高钧;张俊卿;汪六三;郭红燕;张正勇;鲁翠萍;宋良图;魏圆圆;刘洋;朱利凯;汪玉冰;黄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梁美珠;奚华保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泳检测仪的自动微量进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微流体进样模块、微流体出样模块、第一微型电磁驱动泵、第二微型电磁驱动泵、第一微型隔离阀、第二微型隔离阀、高压电源、样品瓶、缓冲液瓶、样品废液瓶、缓冲液废液瓶、控制电路板、控制系统、蓄电池和双层支架。本发明适用于便携式毛细管电泳检测仪及微流体电泳芯片的自动微量进样,实现精确、自动、可重复性的样品注入,减少操作误差,提升操作效率,确保无人为因素干扰,保证每次进样量均一,同时提供毛细管快速更换接口,避免现场不易清洗毛细管造成的样品污染。 | ||
搜索关键词: | 电泳 检测 自动 微量 装置 及其 制作方法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电泳检测仪的自动微量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流体模块、第一微型电磁驱动泵、第二微型电磁驱动泵、第一微型隔离阀、第二微型隔离阀、高压电源、样品瓶、缓冲液瓶、样品废液瓶、缓冲液废液瓶、控制电路板、控制系统和蓄电池;所述微流体模块包括微流体进样模块和微流体出样模块;所述第一、第二微型电磁驱动泵和第一、第二微型隔离阀分别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电路板;所述蓄电池用于为第一、第二微型电磁驱动泵,第一、第二微型隔离阀以及控制电路板供电;所述微流体进样模块包括样品池、第一电极池、两个入口、两个出口和交错相连的微通道;所述微流体出样模块包括一个入口、一个出口、第二电极池和相连的单通道;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池中分别垂直插入有铂金电极;所述铂金电极连接至高压电源,高压电源的控制端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控制电路板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缓冲液瓶通过化学惰性管连接至第一微型电磁驱动泵的进液端;第一微型电磁驱动泵的出液端通过化学惰性管连接至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入口一;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入口一依次途径第一电极池、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入口二引入的微通道垂点、样品池、向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出口二引出的微通道垂点,到达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出口一;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出口一,连接用于电泳检测的毛细管或微流体通道;毛细管或微流体通道的后端连接微流体出样模块的入口,经单通道途径第二电极池至微流体出样模块的出口;微流体出样模块的出口通过化学惰性管连接至第一微型隔离阀的进液端,第一微型隔离阀的出液端通过化学惰性管连接至缓冲液废液瓶;所述样品瓶通过化学惰性管连接至第二微型电磁驱动泵的进液端;第二微型电磁驱动泵的出液端通过化学惰性管连接至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入口二;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入口二依次途径微流体进样模块入口二引入的微通道、样品池、向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出口二引出的微通道,到达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出口二;微流体进样模块的出口二,通过化学惰性管连接至第二微型隔离阀的进液端,第二微型隔离阀的出液端通过化学惰性管连接至样品废液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1548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