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0292.5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6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梶原雄平;手岛宏昭;大作直也;织田琢也;片山敬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广谷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康艳青;姚开丽 |
地址: | 日本广岛县东广岛***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量轻且吸音特性和阻音特性优越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如下:准备由将以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1):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B1):15~60质量百分比以及以短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C1):0~20质量百分比交络而成的第一纤维体构成的第一片状材料(X1)和第二片状材料(Y1);对所述第二片状材料(Y1)用一次成型模具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一次成型体(Y4);将所述一次成型体(Y4),第一片状材料(X1)安放于二次成型模具内,在所述二次成型模具压缩成型,制造一次成型体(Y4)与第一片状材料(X1)一体成型的规定形状的车辆用成型品(G)。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内饰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内饰材料(G),其由以极细纤维为主体的第一成型层(Gx)和以所述极细纤维为主体的第二成型层(Gy)一体成型而形成,所述车辆用内饰材料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层(Gx)由将以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1):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B1):15~60质量百分比以及以短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C1):0~20质量百分比交络而成的第一纤维体构成,所述第二成型层(Gy)由将以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2):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B2):15~60质量百分比以及以短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C2):0~20质量百分比交络而成的第二纤维体构成,所述车辆用内饰材料的厚度为7.6~56.0mm,克重为1,200~4,000g/m2,透气阻力为2,540~47,500Ns/m3,与所述第一成型层(Gx)相比,所述第二成型层(Gy)厚度薄,并且,其密度和透气阻力高,所述第一成型层(Gx)构成为克重为400~2,000g/m2,密度为0.008~0.2g/cm3,透气阻力为40~2,500Ns/m3,厚度为6~50.0mm,所述第二成型层(Gy)构成为克重为800~2,000g/m2,密度为0.33~0.5g/cm3,透气阻力为2,500~45,000Ns/m3,厚度为1.6~6.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广谷,未经株式会社广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4029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托架及其角度计算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控部件的控制系统